最近在读张宏杰版的《曾国藩传》,谈谈看完第13-17章的一些想法,今天主要说说他培养接班人的过程。
湘军中几个曾国藩重点培养的将领都是有希望成为接班人的。
首先是胡林翼,在曾国藩在家守孝期间,湘军的不少重要将领都改隶胡林翼,胡林翼就临时接替了曾国藩的地位,成为湘军的核心人物。
也正是他的苦心调护,才让湘系势力没有四分五裂。并且千方百计、绞尽脑汁,为曾国藩创造再次出山的机会,但很可惜他中年早逝。
另一个将领是沈葆桢,他是林则徐的女婿。曾国藩对他很是赏识,围剿太平军时,请他赴安庆大营,委以重用,不久又推荐他为江西巡抚。
但沈葆桢很有自己的想法,想自己单干,培养自己的军队,在曾国藩包围南京的时候,他从不足额给供给曾国藩军饷,到后来干脆一点都不提供。
当时曾国藩是两江总督,同时又是节制江西等四省的钦差大臣,江西是他的管辖范围,沈葆桢作为下属,又是曾国藩举荐的,所以他这么做被大家认为是恩将仇报。
还有一位将领是左宗棠,他虽然一生多次得到曾国藩的帮助,但他对曾国藩的评价却一直不高,甚至是看不起。
认为自己比曾国藩聪明,在曾氏兄弟攻陷天京后,也与曾国藩反目,两人自从再也没有私人来往。
以至于后来左宗棠剿灭西捻军时,担心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会不及时给他供应军饷。
而他却想错了,曾国藩并没有记仇,而是以大局为重,足额及时地供应,同时将自己最得意的部下给左宗棠使用,这一次左宗棠是发自内心的敬重和钦佩。
经过长期的培养和考察,曾国藩最终选定的接班人是另一个湘军将领李鸿章。
1
大面积撒网,重点培养
一般的官员的幕僚,最多不过数十人,而曾国藩最多时保持着一二百人的幕僚班子,而其他诸如候补官员,天文学家、机械师等也被吸引到曾国藩那里,曾国藩就是从这些人中挑选接班人的。
这些有识之士聚集到曾国藩这里后,曾国藩会亲自接见,认真面试,仔细观察他们,会和他们长谈,把他们安排到军旅中历练,考察他们的见识。
曾国藩把幕府当作一座学校,把幕僚们当作自己的学生看待。每月会组织一两次考试,曾国藩出题,幕僚们作文,曾国藩批卷。
经过这么一番操作后,曾国藩会分配他们的具体工作,有胆气血性的领兵打仗,胆小谨慎的筹办粮饷,文笔好的处理文案,学问渊博的勘校书籍,做到人尽其才。
而李鸿章是个综合型人才,既能办事,又擅长文字。
安排好工作后,就会进入下一步:重点培养。
方式除了定期考试,还有谈话,就是面授。这些谈话表面上看是闲谈,实际是向幕僚传授自己的人生经验和读书心得。
曾国藩因材施教,让属下立业成才,从内心里希望他们发展得好,因此这些人对他从内心里感恩。
最近中国男足不争气,许多人给出谋划策,本人也十分认同狠抓青训才是出路的观点。
记得天津足坛名宿段举在一次做解说嘉宾时举了一个例子,说现在足球青训的人太少,至今仍记忆犹新。
他说:现在整个天津市的足球青训人才,登记在册的只有1000多人,而在他练球的年代里,光河东区一个区足球青训的人就有1000多人。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金字塔,只有塔基足够大,塔尖才能高,层层选拔出来的高水平人才才够多。
我国的乒乓球运动就是最好的例证,基层训练乒乓球的人很多,塔基非常大,才能培养出真么多高水平的国手,以至于到了“夺冠都不是新闻,不夺冠才是新闻”的地步。
2
做人、做事要留有后手
在曾国藩平定了太平军其他叛军,只剩下围攻最后的南京城时,朝廷为了抑制他权利太大,怕他擅权贪利,专权霸道,开始牵制和制衡曾国藩。
这也是沈葆桢和左宗棠敢于和曾国藩起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恰好说明了他们仅有才华,而“德”不足,不能够成为曾国藩的接班人。
曾国藩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攻下南京,彻底平定太平军之后,主动裁撤大部分湘军,自剪羽翼。
但他为自己留了一个后手——裁湘留淮 。裁撤了湘军,但保留了自己学生李鸿章的淮军。这实际上也是说明曾国藩已经选定李鸿章做自己事业的接班人了。
《我是个算命先生》里有这么一段故事:
民国时期,一个局长让手下去找个算命先生给自己算命,而局长又将自己一些年轻时的经历提前透露过这个手下,说自己在某年某月犯过什么事,差点让人给枪毙了。
所以在江相派首领祖爷被请过去算命,说出这些事情来时,被局长识破了,说祖爷想和自己的手下联合起来骗自己的钱,拔出枪来,放在桌上,让祖业继续算,算不对就直接拉出去毙了。
而这时祖爷却不慌不忙地说出了局长另外两个秘密:局长是这家生、那家养(局长是被人收养长大的)和他老宅门前有条河。
这就是祖爷的后手,他虽然听了局长手下的提示,但还是派出自己的手下,假扮小商贩到局长老家去,把局长的老底摸了个清楚。
虽然算命的局漏了,但仍然挽回来了,不至于当场就丢了性命。
所以做人要永远给自己留个后手。
3
战略勤奋,大于战术勤奋
前面说了裁湘留淮,不久淮军就派上了大用场。
太平天国起义的同时,北方黄淮一带也兴起了捻军起义,开始对朝廷威胁不大,但太平天国被绞杀后,他异军突起,横扫黄淮流域。
捻军是骑兵,行进很快。开始朝廷派出蒙古亲王曾格林沁剿捻,他采取穷追不舍战术,一直追着捻军的骑兵,想一口把他们吃掉,结果中了捻军的埋伏,战败丧命。满蒙贵族的最后一个梁柱摧折,朝廷四顾无人,只得派出曾国藩北上剿捻。
有权势的人物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恋权恋栈。而李鸿章则顾全大局,知道感恩,所以在曾国藩指挥淮军的问题上,双方步调一致,李鸿章派自己最精锐的三支部队交给曾国藩指挥,并让弟弟随同出征,帮他协调诸将。
曾国藩先制定围剿战略:“河防”战略。利用天然地形限制捻军的马蹄,运用点线结合、以线控面的办法打击捻军。
然而在战略正确,诸将用命的情况下,曾国藩却没有剿捻成功。
因为河防策略耗时耗力,地方官员出工不出力,导致捻军突破包围圈,朝廷又不给曾国藩足够的时间,曾国藩因此被调离,但继任者李鸿章继续执行该策略,最终剿捻成功。
这也证明了我们常听到的那句话:战略上勤奋的效果远大于战术上勤奋的效果。
因为李鸿章运用的仍是曾国藩的策略,所以在论功行赏时,朝廷也难免有一丝愧疚,加封李鸿章的同时,也加封了曾国藩为直隶总督。
4
总结
选择接班人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因为业务能力强的人比较好找,而德行高,和自己是一条心的人则不好找。
搞不好培养出个白眼狼,更是得不偿失。
要从培养靠谱的人开始,逐步传授自己的理念,让他和自己的理念一致,让自己的政策才好顺利推行下去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业绩。
不断通过一些事情,考察他们的人品,特别是手下有些权利、业绩的时候,这样才能找到业务靠谱、品德高尚的人作为自己的接班人。
END
都看到这里了,不关注一下嘛你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原】如何顺利把权位交给自己人——曾国藩培养李鸿章启示录】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quote/13978.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歌乐夫资讯移动站 http://sicmodule.glev.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