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21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报道,从身边的现象和变化出发,洞悉行业和经济的脉动;从行业的新闻和看点开始,洞悉社会和时代的变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特别策划“行业洞察”,本期对话:拥有二十多年从业经历的资深茶饮研发总监陈倩雯、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
恰逢5月21日“国际茶日”,一起聊聊越来越火的“新茶饮”……品牌、口味越来越多,是迭代还是“内卷”?入选联合国非遗之后,中国茶如何“破圈”?“新中式茶饮”(以下简称“新茶饮”)能否从带团“出海”,成为中国茶的新表达?
“新茶饮”的“配方老底”是什么?
什么是“新茶饮”?好像很难概括。只要不是传统方式的茶叶泡热水,无论是现制现喝,还是制成品上架出售,只要是和茶有关的饮品、饮料都算新茶饮。
喝过那么多杯“新茶饮”,您是否也好奇过,如今热卖的各种“新茶饮”里到底有些什么?含多少“茶”?
陈倩雯是一位有着二十多年的茶饮从业经历的研发总监。她介绍,“一杯新茶饮中的茶叶肯定不会像纯茶占比那么高,根据茶叶的品种不同,500毫升的茶饮中大概含有5到8克茶叶。比如红茶比较浓,茶叶的占比就不用那么高,类似这样的比例先做调配,期间还会添加牛奶或者水果调味,最终呈现的茶饮就是要让人觉得好喝、舒服,甚至解渴。”市面上的“新茶饮”中,红茶加奶偏传统,以绿茶为茶底的“奶绿”更为清爽,乌龙茶甚至白茶搭配的果茶产品也越来越多。
“拼配”是茶饮研发的重要工序,一款茶饮是否好喝基本由它来决定。“大家都会喝奶茶,可为什么有些消费者就是喜欢喝某一家的奶茶?其实‘机密’就是茶叶。”陈倩雯说,茶叶的拼配决定了茶饮的风味,“十年前的茶饮,可能就是单纯用国外的阿萨姆做泡饮,然后再加奶茶。现在就不一样了,很多人会用滇红打底,口感更沉稳,然后拼配小叶种的红茶,它的香更高扬,让奶茶的‘前香后韵’都可以呈现”。研发人员通过这些细节打造出每个品牌自己的“拳头产品”。可以说,茶叶拼配的秘密里藏着茶饮产品的核心商业价值。
另一方面,社交属性也是“新茶饮”不容忽视的关键“小料”。从两年前“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开始,到网红茶饮店前排起的长龙,甚至还有不少人为了品尝特色茶饮,专程去别的城市旅游“打卡”……不论是日常生活场景,还是网络热门话题讨论,“新茶饮”早已成为线上线下“常驻嘉宾”,在各种消费场景中频频现身。
“茶饮行业进入百花齐放的‘战国’时期”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2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新茶饮市场规模预计达1040亿元,约48.6万家新茶饮门店在业,新茶饮成为发展增速最快的现制饮品。
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十分看好“新茶饮”行业。“中国新中式茶饮行业于2017年起始,经过之后的成长和不断培育,2023年的春节档及‘五一’档都有了一个新的爆量。”朱丹蓬认为,经过“导入期”和“成长期”,中国新中式茶饮的品类周期已经进入高速增长、扩容的发展成熟期。
“新茶饮”本就不是高门槛行业,配方易被模仿,经营模式也不难复制,这就使得行业发展愈发同质化。与早期流行追赶“爆款”茶饮相比,近两年新茶饮的品类演变呈现出“聚焦”的新特点。陈倩雯觉得这对行业来说是一个好趋势:当品项减少后,品牌可以对产品品质和溯源做出更精确的管控,“大家会去钻研一些更细节的东西,让细节美呈现出来。好喝的东西需要多研究,而不是像以前‘要这个再要那个’就好。”
新中式茶饮发展进入成熟期后,也步入一个相对“内卷”的节点。对各个品牌来说,“差异化”逐渐成为当下新中式茶饮吸引消费者的核心竞争力。朱丹蓬提到新生代的消费思维,“喜新厌旧是其一大特点,而消费端对‘尝鲜’的追求,也在倒逼产业端不断开发出差异化、个性化,甚至功能化的产品。比如最近很火的‘生椰’,还有某些品牌在秋冬季节推出的‘红枣桂圆’”。各品牌可以根据供应链的优势、自身消费的档次与定位,以及季节性原材料的优劣势等诸多因素出发,研发出能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的差异化茶饮产品。
“新茶饮”产业链贯通了第一、二、三产业,为经济全面增长注入活力,同时也带火不少小众茶种。朱丹蓬和陈倩雯都提到,“近两年流行起来的乌龙茶品种‘鸭屎香’,就是先以新茶饮的身份进入大家的视野,然后慢慢开始被人们熟知、冲泡”。朱丹蓬认为,未来茶饮行业不再以“爆款”论英雄。用他的话来说,整体看来“茶饮行业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战国时代’”。
让世界爱上中国“新茶饮”
去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不少人对中国茶文化才被纳入“非遗”感到不解。中国虽是茶叶消费大国,但还不是品牌强国。朱丹蓬进一步解释,“新中式茶饮火爆之后,中国茶叶的应用场景进入一个全方位、多维化的节点。对于中国茶叶整个产业结构的提升、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以及中国茶叶品牌的国际化,都有非常好的价值作用。所以我觉得‘非遗’可能是晚一点,但是从节点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契机。”
近几年已有不少中国茶饮品牌拓展海外市场的案例,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新茶饮”企业如何顺利“出海”?
首先,供应链是企业出海竞争的核心。不少茶饮企业已经在全球范围进行产业链布局,朱丹蓬介绍,“有的企业在越南有水果基地,在云南、印尼、南美有咖啡基地……产业链的成熟度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其次,食品安全问题在新茶饮行业频频暴雷,而国外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有更为严格的标准,这也对出海品牌提出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