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到‘0771-12340’调查电话时……请用‘很安全’和‘很满意’等肯定性词语直接回答;不要使用‘还好’‘蛮好’‘差不多’等模糊语言,以免测评人员产生误判。”6月4日,广西博白县公安局发文,希望群众在回答广西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官方专门调查电话时,沉着、冷静、客观回答每一个问题,“做好博白代言人”。
博白县公安局这篇微信推文的本意,或许是为了帮助统计部门更好地做好调查工作。但是,读完全文,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其用意不止于提高调查准确度。据报道,在广西,近期针对接听调查电话作出提醒的不止博白一地。那么,这种普遍性的“提醒”,究竟反映出政府部门的何种认知思维?
从语义上看,“还好”、“差不多”确实是汉语中的模糊语言。然而,人们对事物的判断与评价,经常会存在折中与模糊的表达。在常用于态度测量的李克特量表中,7点量表分为强烈赞同﹑中等赞同﹑轻微赞同﹑中性﹑轻微不赞同﹑中等不赞同﹑强烈不赞同。在“强烈赞同”和“强烈不赞同”之间,还存在5个评价尺度。
换言之,从统计角度来说,“还好”、“差不多”完全可以科学编码,不会让调查人员产生“误判”。按照博白县公安局的说法,如果在回答调查电话时,只使用“很安全”、“很满意”等绝对肯定性的字眼,反而可能削弱调查结果的准确度。
有一个段子这么说,有消费者在打电话给商家咨询结束后,会被要求给接线人员提供的服务打分——选项只有“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虽然现实中,这种荒诞的调查很少存在,但如果只强调“满意”的一面,忽略“不满意”的一面,会给人带来同样不真实的感觉。
作为被评测对象,有关部门期待群众调查的结果正面,其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谁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肯定,政府部门也不例外。问题在于,获得肯定的方式不能靠提前“对台词”,更不能不顾群众的真实感受。
同一篇微信文章还表示,接听人的回答将影响博白县在全广西的形象和声誉。这种将公民个人态度跟地方形象绑在一起的做法,给人似曾相识之感。在某种意义上说,用集体形象来强调测评的重要性,就是给参与评测的群众心理施压,让群众不得不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最终可能导致测评结果失真。
实际上,地方形象的构建,从结果上看来源于本地人民和外界的“风评”,但从根本上取决地方各项工作做得怎么样,包括政府职能部门的履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