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铭菲(西南科技大学)
近期,全国多所高校发出向大学毕业生发出倡议书,呼吁他们积极就业,而不是只盯着升学和考公。在倡议书中,不少高校认为毕业生应该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并且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到基层工作中去。
相关数据表明,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79万人,同比增加21万人,这意味着2024届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比往年更加严峻。此外,不管是体制内还是普通企业,对岗位的需求都在收缩,供需矛盾更为突出。
越来越多大学生紧盯着考研、考公和考编,正是迫于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沉重的毕业压力。在严峻的就业大环境下,即使是大厂也会有裁员降薪的现象出现,更何况是中小企业。但是如果考公考编上岸,能够进入的岗位大多待遇好且稳定,满足了年轻人对工作稳定性的需求。此外,在难以喘息的就业压力下,很多毕业生常常对工作和未来感到迷茫,这时候考研升学好像又给予了他们更多规划未来的时间。而对于“先就业再择业”这样的呼吁,年轻人往往缺乏勇气和耐心在随意就业后再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高校呼吁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当然有必要,但其实还可以做得更多,切实提高本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如今不少企业在招聘时要求应聘者必须要有相关工作经验,那么,高校是否在学生大三大四时安排过和专业相关的实习工作呢?除此之外,高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大学专业分析也是必要的。随着社会进步的进步,新的工作业态也不断涌现,高校在掌握相关信息后应该及时同步给学生,帮助他们抓住时代的机遇。而学生在学校开展的就业帮扶活动中,也能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拥有对未来对口工作的初步认知后,在就业时他们也将更加从容。
毕业生在面临就业和考研考公的选择时,可以听取学校的给出的适合自己的建议。而高校也应该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理解每个人不同的人生节奏。更关键的是,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问题和需求,对症下药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