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中国  设备  参数  公司  未来  服务  行业  企业  教师 

1.18亿 “孤独” 的老年人与“共享居住”

   日期:2024-12-17     作者:caijiyuan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sicmodule.glev.cn/mobile/news/13877.html
核心提示:本文改编自《面向老年人的“共享居住”模式研究》,刊载于《建筑创作》2020年05期。有部分顺序调整和内容删节,部分注释及参考文

本文改编自《面向老年人的“共享居住”模式研究》,刊载于《建筑创作》2020年05期。有部分顺序调整和内容删节,部分注释及参考文献标注已略去,正式版本以原文为准。

1.18亿 “孤独” 的老年人与“共享居住”

作者:王春彧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博士后

预计阅读时间:20分钟

近年来,我国独居和空巢老人数量的急剧攀升, 根据国务院《“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统计与预测,到 2020 年底,我国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 亿人左右,约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6%。退休后的老年人, 社会角色发生巨大转变“孤独感”日益凸显。

面对这一现状,“共享居住”模式,正在逐渐成为新时代解决老年人孤独问题、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整合社会资源的重要方式。

什么是 “共享居住” ?

“共享居住” 有那些类型和特点?

养老方式的改变将会对老龄化社会现状产生哪些影响?

本文将 共享空间、共享建造、共享生活三个层次,归纳分析既有的老年人“共享居住”空间特征,试图为我国今后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创新提供借鉴与启发。

01

共享建筑学,从过去到现在

“共享居住”模式的发展背景与历程

早在2010年,Airbnb 的创始人雷切尔·博茨曼(Botsman R.)和路·罗杰斯(Rogers R.)在《共享经济时代:互联网思维下的协同消费商业模式》( What's Mine is Yours: The Rise of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 中定义了“共享经济”——

通过网络等方式联系、汇集、组建社群,匹配交换需求,将 “ 点对点 ” 的相互满足变成 “ 多对多” 的平台。

在这一概念之下,“共享建筑学” 也因将共享作为核心,颠覆传统建筑设计、管理、运营等思路,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不仅停留在空间层面上对于建筑共享性的研究,更是一种对于空间交换价值的探索。

其实,共享居住的行为广泛且长期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习惯之中:

人类文明诞生之初,我们的祖先就通过群居的生活方式共同抵御入侵、合作觅食、生活互助;而后随着文明社会的发展,中国的“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构想,以及西方“共有家庭”的“理想国”阐述,也都随处可见共享对人类居住的重要影响;

原始社会的群居生活利于种群生存延绵,图片来源:http://k.sina.com.cn/article_7285912089_1b246321900100ombn.html

上世纪中叶,柯布西耶通过马赛公寓进一步诠释了共享居住的内涵;到当代,WeWork 推出的 WeLive 共享社区,利用大量共享起居空间、服务设施、办公空间的穿插与糅合,促进了邻里之间的交往与互动。

马赛公寓,图片来源:http://www.fondationlecorbusier.fr/

WeLive Crystal City 剖面功能分布示意图

图片来源:https://www.aarp.org/content/dam/aarp/livable-communities/livable-documents/documents-2019/making-room-web-singles-010819.pdf

对于 与社会联系逐渐减弱的老年人而言, “共享”是其维系社会关系、持续自我认同、个人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 “共享居住” 也不只是一种空间组织形式,更是一种对老年人生活方式、社交关系的积极介入手段。

本文重点分析以下8个分别代表 “ 共享空间、共享建造、共享生活 ”模式的案例。

02

物理空间的共享

对内共享与对外让渡

物理空间的共享,是共享居住最直接、最初级的表现形式。

国外发达地区养老设施、老年公寓的平面布局范式经历了“注重得房率的零共享—公共功能集中设置—组团内群组共享起居空间—大小群组复合共享空间” 的大致过程。对于老年人而言,拥有相对固定的、熟悉的小群体社交关系,是维持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动力来源。在老年人的居住空间设计中,创造群组内部的共享核,并给予老年人生活群组变化的灵活性,有利于满足他们的社交情感需求。

组团起居厅作为共享核—丹麦赫卢夫-特罗勒养老设施

赫卢夫 - 特罗勒养老设施(Herluf Trolle)建成于 2005 年,是一家政府兴办的公立养老照料中心,共有 47 间居室。由于位于郊区,土地资源并不紧张,因此整个建筑只有一层,平面布局较为分散,分为入口间和 5 个形式相同的居住组团, 每个组团有 9-10 间居室,通过封闭的走廊与入口空间和彼此相连。

赫卢夫 - 特罗勒养老设施一层平面图,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12]

每个组团内部的居室都围绕着一个面积约 70 平方米的组团起居厅组团起居厅包括能够容纳 8 人就坐的起居空间、能够容纳 12 人就餐的大餐桌和鼓励老年人一同参与备餐的开敞厨房。

赫卢夫 - 特罗勒养老设施组团平面图,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12]

其中,大餐桌欢迎,老年人和护理员既可以在此吃饭,也可以在此开展各类娱乐活动,成为了组团内的“共享核”。开敞厨房中央设有岛式备餐台,相比于靠边设置,这种围合的形式有利于老年人和护理员在备餐的同时,面对面交流,有效地促进了交往,增进了居家感。

赫卢夫 - 特罗勒养老设施组团内大餐桌,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12]

赫卢夫 - 特罗勒养老设施组团内开敞厨房,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12]

此外,组团起居厅旁还设有一个室外庭院,组团内老年人可以根据喜好决定这个庭院的用途,比如有的组团将其作为一个花园,而有的组团在其中放置了烧烤架。对内的群组共享,可以给予空间的使用以充分的自主性。

可分可合的群组——日本倍乐生祖师谷老年公寓

倍乐生祖师谷老年公寓(ベネッセ くらら小田急祖師谷)位于日本东京,是一个设有 56 间居室的服务型老年公寓。平面布局呈“L”形,每层分为两个居住组团,包括认知症老人居室在内,每个组团约有 10 间居室,组团内的老人共同生活、协助处理家务事。

倍乐生祖师谷老年公寓组团平面图

虽然用地较为集约,该设施仍然为两个组团各自设计了共享的组团起居厅。两个起居厅在平面转角处毗邻设置,中间使用轻质隔断进行分隔,避免互相干扰。当隔断打开时,两个组团起居厅空间贯通,两个组团“小群”可融合为一个“大群”,共享合并后更大的起居厅。

倍乐生祖师谷老年公寓两个组团之间的隔断

可分可合的群组关系还体现在护理站的使用方式上。在两个起居厅交界处设有一个护理站,护理站面向走廊和两个起居厅各设置了一扇推拉门。推拉门关闭时,两个组团起居厅彼此相对独立,二者的护理工作相互分开;推拉门全部打开时,两个护理组团合并,护理站的工作人员的视线可以兼顾走廊和两个组团起居厅,提高了护理效率。

倍乐生祖师谷老年公寓位于两组团起居厅交界处的护理站

对内共享加强群组互助,对外让渡增进社会融合。

物理空间上的让渡,意味着将建筑内部较为私密的空间让渡为群体性的、共享使用的开放空间。这种让渡常常发生在门廊、架空的底层、骑楼、屋顶平台、小广场等建筑与城市的相交界面,把原有结构中难以改造为居住功能的空间转化为共享功能。“不设围墙”可以增进老年人与社区的融合,也吸引周边居民进入,与老人共同生活、交往。

将居民“请进来”——荷兰贝赫韦格生命公寓

贝赫韦格生命公寓(Humanitas Bergweg)位于荷兰鹿特丹市中心, 附近有很多商店和餐厅,电车站和火车站也在步行范围内,开业于1996年,是第一个践行“ 生命公寓”理念的建筑。

生命公寓 Apartment for Life,由汉斯·贝克提出,其初衷是让老人尽可能在自己的居室中独立生活而不是侵蚀他们的能力直到生命的结束。

建筑的裙楼首层为杂货商店,一组自动扶梯由路口处向上延伸,引导路过的人们前往建筑二层的共享空间。

贝赫韦格生命公寓功能布局剖透视图,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12]

二层由一个大中庭和日间照料中心组成,面向社区开放,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咖啡厅、酒吧、餐厅及日间照料服务。二层中庭的中央,有一个长达 45 米多的带形金鱼池,将餐厅、上网区、会客室、信报箱、台球桌、日间照料中心和老人居室等空间交织在一起。这里每天能容纳约 150 人在中庭餐厅用餐,其中有六成是公寓内入住老人,另外四成是 以周边社区居民为主的外来人员。

这些对外让渡共享的空间有效地成为了公寓内入住老人与外界连接的桥梁,让设施与社区、城市融合。

贝赫韦格生命公寓二层平面图,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12]

贝赫韦格生命公寓中庭餐厅

贝赫韦格生命公寓中庭上网区

与社区融合的“边界”——日本南麻布有栖之森养老设施

南麻布有栖之森养老设施(アリスの杜)位于东京都港区南麻布地区,周边有公园、幼儿园等城市公共空间,并且邻近中国、英国、芬兰等多国大使馆。这里的入住者虽然以认知症老人为主,但运营方非常鼓励他们像其他老人一样自由社交,并利用了许多与社区融合的共享设计手法支持老人们的社交行为。

建筑设计之初,运营方和设计师调研发现,公共卫生间、餐厅是周边居民需求最大的两个功能,于是设计将卫生间设置在了设施的主入口处,并用大字标注 “TOILET” 提醒行人。公共卫生间让周边的居民在设施门口停留,为居民和老人之间不期而遇的交流创造可能。设施西侧靠近使馆区边缘,弧形的室内外餐厅吸引了周边的上班族和社区居民。

南麻布有栖之森养老设施主入口处的卫生间

南麻布有栖之森养老设施西北侧对外开放的餐厅室外部分

03

共享建造与共同维护

集体自治的联建住宅

联建住宅(Co-Housing)也称合作居住社区,其特点在于居民协作参与整个住宅实践过程,是一种贯穿社区全生命周期的高度共享模式。它具有以下四大特性:

  • 居民参与策划、规划设计全过程,是项目的决策者;

  • 设计以邻里生活为导向,将社区生活作为居民日常的重要行为考虑;

  • 项目内共享的功能(如厨房、餐厅)极为重要,空间占有率也较大;

  • 居民以某种约定的形式联合实施对项目完全独立的管理。

联建住宅鼓励居民日常互动和非正式的互助,可以有效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交往和社会融入,被认为可以提升老年人健康度和幸福感的社区形式。

共享标准化单元设计——丹麦艾尔巴尔肯联建住宅

艾厄巴尔肯联建住宅(Egebakken Co-housing)位于丹麦哥本哈根北侧的小镇诺贝多(Nobedo),基地周边有树林和胡泊,自然风光良好。主要住户为空巢的活力老人,其中有 20% 是单身老人,平均年龄在 65~70 岁。出于原居安老和协作互助的目的,这些居民基于股权众筹对社区进行联建自治。整个社区的平面布局比较匀质,共 4 条街道连接着线性布局的 29 栋联排独立住宅。

艾厄巴尔肯联建住宅 一层平面图,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13]

整个社区共享一个“L”形的标准化单元,单元面积约 135 平方米,共有 9 套。通过局部变化,产生了 16 套面积约 116 平方米、4 套面积约 93 平方米的变体。这些变体形成重复阵列,减少了多次设计的成本。

艾厄巴尔肯联建住宅 135m2 居住单元一层平面图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12]

艾厄巴尔肯联建住宅 居住单元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13]

整个社区主入口处设置一个面积约 150 平方米的共享活动中心,由 5 位居民组成的委员会负责协调组织活动,每位居民都需要缴纳一定的会费来维持这个活动中心的运营,但是否参加活动完全自愿。

艾厄巴尔肯联建住宅 社区共享活动中心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13]

目前,艾厄巴尔肯联建住宅可以遵循市场规则买卖,但购买者必须遵守严格的入住规定:不能带子女或儿童居住,且年龄必须大于 50 岁。

相比于分散式的联建住宅呈现出的单体重复阵列,集中式联建住宅的布局则更加紧凑,住户的社交关系也更为紧密,往往在建筑中利用较大的面积,设置专门的共享服务空间和活动空间。

共享社区生活设施——英国坎诺克磨坊联建住宅

坎诺克磨坊联建住宅(Cannock Mill Co-housing)位于英国东南部城市科尔切斯特(Colchester),选址在一个树木繁茂的山谷。该项目由30 余位空巢老人发起,这其中包括了老年夫妇和单身老人。他们的地域、社会、职业背景各异,但基于对彼此的信任和责任感,全程自行主导了整个社区的建设。

坎诺克磨坊联建住宅的居民参与施工踏勘

图片来源:http://cannockmillcohousingcolchester.co.uk/

他们将委托建筑师设计的方案进行公示,接受全体居民乃至社会人士的评论,听取意见进行优化,并将过程文件在政府网站上备案,居民在施工过程中也积极参与现场踏勘。

科尔切斯特市政网站对坎诺克磨坊联建住宅策划设计与审批全流程

https://d0cs.colchester.gov.uk/Publisher/mvc/listdocuments?identififier=DC&ref=150493

从 14 世纪起,这里兴建过三个水磨磨坊,其中一个被保留至今,成为了联建住宅中的共享活动中心。设计将每户套内的厨房、餐厅等服务空间适当压缩、将共享活动中心的服务功能面积扩大,以鼓励老人共同生活与交往。

连接私密居住空间和共享活动中心的通道和庭院被精心设计,以提供老年人彼此之间碰面的机会,增加社交频率。共享社区的生活设施,既节约了公共资源、减少了能源消耗,又促进了社区老人的交往,营造了积极的老龄化社区氛围。

坎诺克磨坊联建住宅一层平面图

https://d0cs.colchester.gov.uk/Publisher/mvc/listdocuments?identififier=DC&ref=150493

坎诺克磨坊联建住宅 共享活动中心剖面图

https://d0cs.colchester.gov.uk/Publisher/mvc/listdocuments?identififier=DC&ref=150493

04

生活互助与情感收获

代际混居的共享模式

老年人与外界存在很难避免的年龄层隔离,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代际混居可以为老年人带来延缓认知老化、拓宽社交关系、减少孤独感等正面影响。

代际混居所形成的关系不仅局限于居住空间的共享,还往往延展到生活经验的传递、个体技能的交互等方面,是一种超越了物理空间意义的“生活价值的共享”。

面对家庭结构的变化,许多空巢乃至单身老人仍然不会离开居住多年的原有住宅。除了老年人自己居住空间以外,其他居室会长期闲置。既加剧了老年人的孤独感、不安全感,也带来了资源浪费。

代际室友配对(Intergenerational Homeshare)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亚洲最先加入这一计划的地区是韩国首尔。

老少互助共享——韩国代际共屋计划

2012 年 10 月,韩国首尔市宣布了“首尔共享城市(Sharing City Seoul)”计划,其中共享空间计划的细分项目里就包含了“代际共屋计划(Intergenerational Empathy under One Roof)”。计划推行以来,加入其中的家庭数量从 2013 年的 16 户增长至 2017 年的 253 户。

以首尔某个 71 岁女性老人为例,她的住宅中有 3 间卧室处于闲置,该计划为她匹配了一名 19 岁的学生和两名 22 岁的学生。老人居住在配有独立卫生间的南向主卧,与三位年轻租客共享起居室、餐厅、厨房和阳台。平时,三位租客会帮助老人购买杂货、修理电脑,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而老人也会为租客做早饭、与租客每周末共同就餐。

首尔代际共屋计划某老人与三位室友的居住空间关系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21]

首尔代际共屋计划某老人与三位室友的居住场景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21]

代际共屋计划下,人们不仅共享空间,更共享了“生活”。

老人在原居安老的同时获得了生活中的安全感、家庭感;年轻人除了情感上的收获,也通过类似“打工换宿”的付出,获得了房租降价的好处。

此外,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尝试将面向各个年龄段的居住空间相结合设计,形成老年、中青年、儿童全年龄段混居的社区模式。

多代融合混居——奥地利“公园生活”全龄社区

奥地利萨尔茨堡的公园生活 Parklife,是当地最大的全龄混居社区之一。

“公园生活”全龄社区裙楼屋顶共享广场视角照片

图片来源:THuM 事务所 http://www.thum.co.at/

该社区的两个塔楼分别是32套老年公寓和56套青年廉租公寓,裙楼部分包含一所有90个床位的协助生活养老设施、一所幼儿园和一些商业空间。自理老人、护理老人、青年、儿童彼此的居住空间保持着一定的分隔,但又通过裙楼屋顶共享广场连结,保证了可达性。

“公园生活”全龄社区裙楼屋顶共享广场视角照片

图片来源:THuM 事务所 http://www.thum.co.at/

“公园生活”全龄社区功能分区示意图

图片来源:THuM 事务所 http://www.thum.co.at/

社区内的幼儿园对全社会开放,其中有很多小朋友是居住在青年廉租公寓里一些低收入年轻夫妇的孩子。社区以儿童为沟通的桥梁,通过一些活动的设置,有效促进了三个年龄段人群的代际融合。

孩子们每周会到养老设施内度过两个上午的时光,与老人一同开展游戏、唱歌、绘画等;而老年公寓中的活力老人每周也会来到幼儿园两次,在老师的协助下与儿童玩耍,为儿童讲故事等等。社区内定期还会组织派对,圣诞节时老人会扮成圣诞老人给孩子们带来惊喜。

全龄混居的共享生活氛围 ,让老年人摆脱了孤独、实现了自我价值 。

“公园生活”全龄社区中幼儿园与老人共同活动场景

图片来源:http://www.krabbelgruppe-sternschnuppe.at/

“公园生活”全龄社区中幼儿园与老人做游戏

图片来源:http://www.krabbelgruppe-sternschnuppe.at/

05

共享时代全面来临下的中国养老建筑

国外共享居住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从发达国家对于老年人共享居住的发展经验中,我们可以获得诸多建筑设计、运营方式方面的启示:

  • 物理空间层面——在小规模护理组团中嵌入共享起居空间,可以营造良好的居家感氛围,满足老年人的社交情感需要;让渡设施内部空间,引导老年人与外界共享活动的形式,可以促进老年人与社会的融合。这些都是养老建筑“去机构感”的有效方式。

  • 建造形式层面——在策划与设计的环节,民间非营利组织、周边社区老年人、设计师等利益相关主体可以形成互助关系,共同引导项目的开发;在运营过程中,通过对入住老人的长期双向协作,避免“一次性设计”,可以促进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更新。

  • 生活方式层面——代际室友配对能够在城市用地资源紧张的背景下,盘活存量闲置空间,并引导老少互助共享;多代融合混居的模式能够打破代际隔离的现状,不仅有空间层面上的意义,更有社会层面上的价值。

虽然现阶段,面向老年人的共享居住形式在我国还未形成深入的观念,相关实践也处于起步阶段,政策上也未有明晰的界定和引导,但 共享”的生活观念正在不断进化。

无论是 物理空间、社交关系,还是虚拟世界,共享时代来临的脚步已愈加快速,我们需要广泛借鉴经验,结合现状,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人共享居住创新模式,推动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升、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养老建筑产业的良性发展。

*未注明来源的图片均来自周燕珉工作室。

参考文献(向下滑动):

[1] 周燕珉 等 . 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详解 1~3 卷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18-2020.

[2] 周燕珉 , 陈瑜 . 养老设施空间设计的实践经验总结 [J]. 建筑学报 ,2019(02):38-43.

[4] Botsman R, Rogers R. What's mine is yours : the rise of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M]. Harper Business, 2010.

[5] 李振宇 , 朱怡晨 . 迈向共享建筑学 [J]. 建筑学报 , 2017(12):60-65.

[6] 李振宇 . 形式追随共享:当代建筑的新表达 [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0(04):37-49.

[7] 林伟 . 城市共享居住形态及其空间特征研究 [D]. 华南理工大学 ,2019.

[8] 卜德清 . 发达国家养老设施平面形式演进研究 [J]. 建筑学报·学术论文专刊,2020(S2)

[9] 周燕珉,王春彧 . 营造良好社交氛围的老年友好型社区室外环境设计研究——以北京某社区的持续跟踪调研为例 [J]. 上海城市规划 , 2020(06).

[10] Regnier V. A. Housing Design for an Increasingly Older Population:Redefifining Assisted Living for the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Frail [M].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8.

[11] 同上

[12] 龚喆 , 李振宇 , 菲利普·米塞尔维茨 . 柏林联建住宅 [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16

[13] FERNANDEZ M, SCANLON K, WEST K. Well-being and Age in Co-house Life: Thinking with and Beyond Design[DB/OL]. (2018-01-01)[2020-11-23] https://www.housinglin.org.uk/_assets/Resources/Housing/Support_materials/Viewpoints/HLIN_Viewpoint_89_Wellbeing-CoHousing.pdf

[14] Regnier V. A. Housing Design for an Increasingly Older Population:Redefifining Assisted Living for the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Frail [M].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8.

[15] STORGAARD, Eva. Egebakken Nødebo. DASH - Delft Architectural Studies on Housing, TU Delft Open Journal[J/OL], Vol 08:124-131. (2018-06-01)[2020-11-23] https://journals.open.tudelft. nl/dash/article/view/4849/4490

[16] Stevens C E. The Home as an Incubator for Dignity in Old Age: An Architectural Exploration for Dignifified Ageing[D].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2013:119-120.

[17] Giorgi E. The Co-housing Phenomenon: Environmental Alliance in Times of Changes[M]. Springer Nature, 2020:125-129.

[18] 王瑶 , 王欣凯 , 王任 . 英国老年共享住宅模式研究及其启示 [J]. 建筑学报 , 2019 (06): 67-71.

[19] 同 [9].

[20] 同 [18]

[21] Homeshare International [EB/OL]. [2020-11-22]. https://homeshare.org/programmes-worldwide/

[22] Homeshare Korea [EB/OL]. [2020-11-22]. https://www.homesharekorea.com/

[23] Suh, K.-S. Analysis of Shared Life between the Elderly and the Young at Homeshare in Seoul based on Case Studies. Architectural Research, 2020.22(3): 97–104.

[24] Krabbelgruppe Sternschnuppe. [EB/OL]. [2020-11-24]. http://www.krabbelgruppe-sternschnuppe.at/

[25] Innovativer Wohnbau in Salzburg Brochure: Pilotprojekt – PARKlife in Lehen [DB/OL]. (2013-03-01)[2020-11-25]http://www.fbbb.dk/Admin/Public/Download.aspx?fifile=Files%2fFiler%2fWEB_Brosch_ParkLIFE+end+4_2013.pdf

[26] 吉倩妘 , 杨阳 , 吴晓 . 国外联合居住社区的特征及其启示 [J]. 规划师 ,2019,35(08):66-71.

接下来,还将陆续推送——“为老年人设计: 周燕珉教授工作室国内外养老建筑研究”专辑中的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AC建筑创作》2020年第5期

为老年人设计:周燕珉教授工作室 国内外养老建筑研究 专辑

序言 周燕珉

标签云索引

研究论文

国内外养老设施设计标准比较研究林婧怡

面向老年人的“共享居住”模式研究 王春彧

服务式老年公寓的空间模式探析秦岭

养老设施护理组团的辅助服务空间功能配置规律探析——以日本9 家养老设施为例 陈瑜

日本附带服务式老年住宅建设经验对中国的启示郑远伟

“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下的认知症照料空间环境研究——以美国为例李佳婧

案例分析

泰颐春养老中心(中国 北京 ) 陈星

长友养老院认知症照料中心(慧苑)(中国 北京

李佳婧

澳洋优居壹佰老年公寓(中国 江苏张家港)

张泽菲 李广龙

乐善居颐养院(中国 广东佛山)陈瑜

双连安养中心(中国 台湾新北) 王元明 张昕艺

双连新庄社会福利中心(中国 台湾新北)梁效绯 陈瑜

霍夫范纳索认知症照料中心(荷兰 斯滕贝亨)

郑远伟 曾卓颖

老年康复护理中心(荷兰 贝亨奥普佐姆) 秦岭 梁效绯

德普卢斯普伦堡老年公寓(荷兰 鹿特丹)陈瑜

阿克罗波利斯老年公寓(荷兰 鹿特丹)李广龙 张泽菲

艾特比约哈文养老照料中心(丹麦 欧登塞)林婧怡

圣安娜综合养老项目(德国 卡尔斯鲁厄)武昊文 秦岭

圣卡洛鲁斯老年人之家(德国 弗莱堡) 秦岭

安徒生福祉村(日本 北海道札幌市)王春彧

中泽综合养老项目(日本 东京都多摩)曾卓颖 林婧怡

木之子- 有栖之森养老设施(日本 东京南麻布)

邱婷 丁剑书 范子琪

快乐之家八千代养老设施(日本 广岛县) 范子琪 邱婷

倍乐生 生田老年公寓(日本 神奈川县川崎市)

方芳 李佳婧

结缘福老年公寓(日本 大阪)张昕艺 王元明

千里康复医院(日本 大阪府)郑远伟 丁剑秋

狮子会乐龄之家(新加坡 碧山镇) 唐大雾 方芳 柴建伟

乐龄安全区——街区适老化专项改造(新加坡)

唐大雾 柴建伟

斯卡拉布里尼认知症照料中心(澳大利亚 悉尼)李佳婧

▼ ▼ ▼

文来源丨《建筑创作》2020年05期

编辑丨chang

本文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news/13877.html    歌乐夫 http://sicmodule.glev.cn/ , 查看更多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3001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