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以太创服
曾有数据显示,初创企业三年内存活率不足10%。
这是一个令人心惊肉跳却又真实存在的数字。
是的,与资源和结构已经稳定的成熟企业相比,初创公司就像初生的婴儿,还不具备抵抗风险的能力就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
他们必须一边熟悉和适应着这个世界的规则,一边马不停蹄地武装着自己。在这场与时间的争夺战中,分秒之差可能就是生死之别。
本期,我们采访了4位创业者,讲述他们创业前三年的心路历程。
他们,可能是曾经的你们,可能是未来的你们,这些创业者的故事总有跌宕起伏,总有平平淡淡,相信相似的经历也总会有那么一瞬间触碰到你灵魂最深处的那根弦。
01
陪伴:吃过三次散伙饭
但只要兄弟们在,就不会散
出生在佳木斯的山哥身上,有着明显的「江湖侠气」——不太在乎钱,但非常注重情义,这样的个性似乎并不太符合一个创始人的「人设」,但这让他在创业路上,不只收获了事业,更收获了一帮同甘共苦的兄弟,「程勇、陈林峰、马彩芳、王茹梦、梁夏晨、金月英、张慧……这些初创的兄弟姐妹如今已经离职了,但我最自豪的是偶尔还能和他们在一起聚聚。」
2015年10月,由山哥主持创立的车名片事业部作为在原公司支持下独立运营的新生意已经成立三年多,依然没有太多起色。人们似乎习惯了将手机号贴在车前,对车名片这种致力于保护车主隐私的挪车对接服务不太买账。
一个周五,山哥和他的四个合伙人一起吃散伙饭。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了,之前两次散伙饭吃完,一到周一,大家又纷纷跑去上班。这一次,他手上再也没有多余的钱,该想的办法也都想了,公司实在撑不下去了。但没想到话没说完他就被「将」了一军,几个股东行使自己的投票权,4:1赢了他。这是自几个月前他把股份分给各位股东之后,他们第一次正式行使自己的权力——为了公司能继续活下去。
山哥一个人回家思绪良久,像重新活过来一样。「既然我是船长,船沉了我一定会和船一起沉,并且想办法把这条船再拉上水面来。」周一一见面,他率先表态。为了缩减成本,几个股东都主动表示不要工资了,包括马彩芳和李婷两位女生。到了发工资的日子,山哥给两位女股东各打了2000块钱,她们又把钱打回来,来来回回折腾好几次,直到他说了狠话,两个人才勉强收了。
最艰苦的时候,为了补贴公司和家用,山哥做了四个月代驾;那时候赶上《来自星星的你》热播,从韩国学过做炸鸡的山哥也临时做起了这门生意,还发展了6家加盟商,后来把品牌卖了,钱全投进了公司;被山哥「拉下水」的小学同学作为最大的股东,早就卖了自己在北京的房子和车。
亏欠最多的还是家里人,「睡不着的时候就想家人,想他们从来没有埋怨我没有时间陪伴,没有尽一个儿子、丈夫和父亲的职责;在我资金困难的时候,家人一次次支援我,也从来没说过什么。」
大家心照不宣地达成了默契,既然决定坚持,就好好干,公司的士气与氛围跟以前大不相同,大家都卯足了劲。至于日后回报怎样,甚至会不会有回报,在这一刻被这些同甘共苦的人抛到了云外。
12月份,转机终于来了。他们发现自己想做的这个挪车服务,痛点不在车主,而在警方——被堵的车主找不到对方车辆联系方式时,只能拨打110、112,浪费了很多警力资源。意识到这一点后,车名片很快在警方那里打开了突破口。随后得到了河北新闻网、中国经济网河北频道、河北广播网等媒体争相报道和转载,在官方的积极推动宣传之下,从免费到付费,从电话到微信,从一个挪车卡到车主综合服务平台,车名片慢慢摸索到了自己的方向,并实现了盈利,员工工资也从2000变成了4000、6000、8000。
回想起这几年的艰辛日子,山哥觉得特别对不起兄弟们,「他们付出太多,吃了太多苦了。」吃苦最多的当属两个初创员工——程勇和陈林峰。项目刚开始推广的时候,他们去青岛待了三个月,晚上住在68块钱一晚、半夜常被冻醒的小旅店,白天出去抄私家车上留的手机号码。后来被当地群众当成可疑对象举报,进了派出所,公司出面才保出来。当然,最后这些号码也没有派上用场,用骚扰电话的方式去培养用户认知不是车名片想做的事。
如今一切阴霾都成为了过去,光明已经到来。现在,车名片已经有70万用户,覆盖了100多个城市和360个客户端。
去年五六月份的时候,山哥搜「微信挪车」,发现同行有130多家,甚至还有跟他们一模一样的;今年年初又统计了一下,只剩1/3了。
「现在,我们是行业老大。」山哥说车名片能走到今天,全靠兄弟们,「我在团队里就做对了一件事,说对了一句话。当时我们薪资待遇很低,所以就给几位兄弟们分了股权,也说了一句,不能给现在,希望能给未来。这个未来是大家共同创造出来的。」
02
快乐:他们都说对方才是公司
「灵魂」,但搭档就是「缺一不可」
「我从来没觉得有多难,我们做的事挺有意思的。」作为「我搜挖」的董事长,姜豫似乎一点也没有身为创始人时刻为公司命运焦虑忧心的「自觉」,反而快乐得像个小女孩,「我们相信自己一定能做的好,即使失败也没什么,创业又不会掉脑袋,对吧?」。从被丈夫谷荣欣「忽悠」着一起创业的那天起,她就做好了所有的准备。
谷荣欣创业是想做「对的事」。2008年汶川地震,那些他曾经开着车一寸一寸跑过的小镇转瞬之间夷为平地,让他看到了生命的无常。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与做一个单纯的「财主」相比,谷荣欣觉得创业,真正做成一点事情,对他来说更有价值。
如今,这件有价值的事情落在了营销机器人「大蛙」与「小蛙」身上,它们现在是「我搜挖」公司的宝贝。
在「大蛙」与「小蛙」诞生之前,他们已经尝试做了三个产品,从营销管理平台到营销人才平台,再到供销售人员学习的短视频平台,可以说已经将提高营销生产力的「选育用留」几个环节尽数涵盖了。但结果并不理想。
拿营销管理平台来说,这套备受企业老板青睐的销售人员管理系统,并没有得到销售人员的认可,最夸张的时候,一个客户使用这个系统之后,原本50个人的销售团队因为不习惯这种管理模式走了20多个,客户不得不弃用。彼时,市面上一些同类型企业已经拿到了融资,采用免费策略,也让没进行融资的姜豫夫妇有些被动。
「这个过程很好玩。」尽管前期的三个平台都没能顺利成长起来,他们并没有觉得特别沮丧。正是在这三个平台创立和投入使用的过程中,他们对如何提高营销生产力这件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少了很多「想当然」。
反复锤炼与思考,让未来的道路更加清晰。去年,阿尔法狗以4:1的成绩拿下李世石,让谷荣欣一下子激动起来:下棋有谱,但销售是没有谱的,我们能不能做营销机器人,为它编写一些可以应用于销售的谱子呢?虽然高级的销售人才各有千秋与章法,但一些简单销售场景里面的初级销售技巧,完全可以被标准化。
机器人「大蛙」与「小蛙」的组合就是基于这样大胆的设想而诞生的。现在,这两个小家伙每次一出场,都会让人眼前一亮。之后谷荣欣的主要任务是不断地对机器人进行更新和迭代,姜豫则负责为他们找到合适的「家」——做好点位布局。
对这对夫妇来说,被人泼冷水是家常便饭,发不出工资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但这些在他们眼里都是宝贵的经历。
谷荣欣网名「唐僧」,他笑说最难忘的是化缘的那一年。当时第二天就要发工资了,但是公司的账上还没钱,这种状况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足足持续了半年。一个月一个月去化缘的日子就像艰难地跋涉在缺水的沙漠里。有次为了发工资,写字楼亏100万卖掉了,他到现在还经常跟妻子互相调侃:你看人家一买,周围就开始通地铁,房子就涨价了。实在困难的时候,姜豫也「辞退」过一些员工,但会把他们推荐到条件更好的企业去,「很心痛,等公司盈利了,一定把他们再请回来。」
姜豫到现在还记得第一次路演的奇特场景,投资人都来了,结果公司停电,所有人拿着手电筒在黑暗里寻找光明,PPT演示也临时改为口述。「当时那情景特别逗,从那以后,我们好像再也没找到过融资。」但还是有很多信任他们的股东、朋友一直支持、支援他们,「庆幸与感激之外,这可能是我们最感到有压力的事情,对于信任和支持,应该努力给人家回报。」
这对朋友中的「正能量」夫妻,互相欣赏,是最默契的搭档。在姜豫眼里,谷荣欣在工作上有战略高度,是公司的「灵魂」,平时爱看书、爱走路,有「一年走一个长征」的韧劲,也有从未消失的赤子之心。谷荣欣则笑称自己就是跑腿的,为姜董服务。
虽说已经度过了「前三年」魔咒,但姜豫说:「我们还在路上。」前一阵,我搜挖中标宜家,这对姜豫和谷荣欣夫妇来说,是意外之喜,也是情理之中。「做事情时不要瞻前顾后,也不要去看别人怎么样,你自己觉得快乐,心里有底气就好了。」
03
改变:当「变化」成为「新常态」
拥抱变化很过瘾也很快乐
2013年中,当吴奇蔚和他的团队决定从湖南广电出走的那天,已经看到了「改变」即将到来的苗头。作为第一批完成从传统媒体人到互联网内容人转变的创始人,他们为此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事实上,变化来得比他们想象中更为迅猛。
「四年前,《我是歌手》万人空巷,三年前我们还坐在电视机前等着看《爸爸去哪儿》,然而现在我们家的电视机除了看十九大开幕式直播,已经很久没开了。」说完这句话,吴奇蔚心里也咯噔一下,不过几年前的事情而已,世界却仿佛完全变了一个样子。
刚刚独立出来做节目公司那会,网生内容市场对他们的到来报以了极大的热情——虽然公司刚成立时没什么钱,但正好赶上网综开始风口的日子,市面上好的网生内容极度稀缺,而一个优秀的制作团队几乎等同于一个优质的内容源,他们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腾讯视频明星访谈综艺《大牌驾到》和优酷网剧《曾经想火》等口碑内容让他们很快站稳了脚跟。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2015年底,那一年最多的时候公司有六个项目在同时运作,正是鼎盛之象。公司员工最多的时候将近70人。除了自己做的网剧网综,他们开始与作者合作开发网剧与漫画,并在「有妖气」漫画网站上连续三个月雄踞榜单第一名。
吴奇蔚从刚起步时那个百分之九十的员工都是节目编导的节目团队,一跃而成为一个集「网综+网剧+漫画IP+营销」的中等规模网生内容制作公司。
然而这种乙方形态内容公司的「量变」并没有抵挡住市场的竞争。2016年,互联网内容大爆发,在供远大于求的网生内容生态中,没有头部内容和大IP的节目公司已经越来越难在这种演变中发展下去。
吴奇蔚知道,公司是时候需要一次真正的「质变」了。这次,作为创始人的他抓住了「短视频」风口这次机会,准备大干一场。然而,转型谈何容易,离开自己长时间耕耘的「舒适圈」,来到一个基本从零开始的区域,一切都是挑战,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经过十个月的市场调研,吴奇蔚带着他的小伙伴们全新打造了亲子母婴短视频及电商平台——芝士视频,并且精心完成了新公司的顶层设计。
即便这样,转型依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由于放弃了此前赖以生存的乙方项目,公司的资金链一下子变得很紧张,甚至长达四五个月没有发出工资,不少老人成批离开,「转型还没成功很多人离开了,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作为创始人来说很痛苦。」吴奇蔚坦言,那时候刚刚卖掉自己的一套房子,用卖房子的一部分钱来发工资,「但这一步迟早要走的,不是今天走就是明天走,要么死了以后再走。」
既然是转型,首先是合伙人的转型。吴奇蔚邀请了湖南金鹰卡通卫视的营销及版权总监张亮,以及原宣亚公关湖南分公司的新媒体总监柳妮作为合伙人,凭借着创始人之间十几年的友情和手上资源,芝士视频的三大中心业务矩阵得以在短时间构建并朝着好的方向快速发展。
「如果说转型之前是一个单纯的内容制作团队,就如同工地上的施工队,那么现在的亲子母婴短视频平台就更像一个全面的运营商,每一个业务矩阵都是一个可以自我运转的小闭环,三个中心业务矩阵合在一起同时也是一个吸粉、留存、转化的大闭环。」吴奇蔚如是说。
对吴奇蔚和整个团队来说,这个改变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从出来创业的第一天起,他们每一天都发生着改变,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好,「改变很有成就感!」
为什么时时刻刻都在拥抱变化?
「怕死。」吴奇蔚答道,「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很不容易,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失败的深渊,但是如果将变化看作新常态,不断学习、不断反省、不断精进,就会离梦想的彼岸越来越近,这个过程很过瘾,也很快乐。」
04
坚持:一个人创业的三年
像机器人一样运转
张深大学毕业三年了,他的创业之路却比这还要更长一些。
大四下学期,张深拿到了一家国企的offer,但看看身边纷纷出去创业的同学们,他也蠢蠢欲动了,朝九晚五的国企绝不是自己要奋斗的地方。
作为一个爱学习的人,张深经常和同学们在网站上学习很多工具的使用,再加上大学做家教的经历,他觉得线上中小学生培训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向。
如果说执行力这门课满分100分,张深大概是那种能把附加题也做好,拿到120分的选手。还没毕业,他就已经搭建好了自己的网站,并录了一些数学学习的课程,甚至开发了APP,这一切,全部都是由他一个人完成的。「我的成本几乎为0。」他颇有些自豪。
但问题紧接着就来了,辛苦录好的课程根本没有人看,这跟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当时根本不了解创业是怎么回事,纯粹的学生思维,比较理想化。」
终于,为了拿到好的现金流,他和同学合作办起了培训班,一办就是三年。考虑到学习毕竟反人性,他把方向定在「培优」上,为原本就爱学习的孩子突破难题。凑了3万块钱,班级就在居民楼里搭起来了,经常因为太吵被邻居投诉,警察找上门来。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第一年就赚了50万。后来,培训班人最多的时候有4个全职老师,一年利润有70万。
合伙人看好线下的收成,不肯在线上课程与出书上投入精力,张深就一个人边上课、边写书、边录课。
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八点起床,九点半上班,写书,下午六点回家,然后看看书,在网上给学生答疑,每天写书写到12点多;周末上课。这三年,张深几乎日日如此,「像机器人一样。」
三年几乎一模一样的日子,也曾经让他很烦,但他咬咬牙,还是坚持下来了。今年年初,由于分歧实在无法调和,合伙人决绝地离开,还带走了一部分学生。难过、失望顿时一起涌上来,这是三年来他最焦虑的时候。后来心里能接受了,就想着:「这些可能总要经历吧。」创业的路上,他又变成了一个人。
张深有自己的坚持,做一个成功的培训班不是他的终极目标。「我想做的是教育科技公司,将课程、图书、人工智能自动推荐、3D演示、虚拟现实等相结合。现在正在物色员工、渠道跟合作方。」他曾找过投资人,但投资人对这样的「小项目」并不感兴趣,他也就安下心来一点点自己积累资本。出书是张深实现自己规划的第一步,经过半年的折腾,今年6月份,他花费三年心血写的三本教辅图书终于出版开售了。
「我那个书真的写的很到位的,老师和学生都很喜欢。今后要再多写几本。」就在这一刻,他自豪的语气泄露了三年来支持他坚持不懈的秘密。
尽管坚持到现在结果还不错,但张深非常认真地补充道:「没有阅历和经验真的不要轻易出来创业。像我,如果在大的培训机构里磨炼几年,做起来会比现在容易得多。」
陪伴、快乐、改变、坚持……是这四个故事各自的关键词。但事实上,没有一段创业经历是可以用一个词语便足以概括的。其中的酸甜苦辣、百般滋味,其中的起伏跌宕、狂喜深悲又岂是三言两语可述尽。在最险象环生的前三年,他们用自己的勇气、智慧,或者还有一点点运气,闯过了一道道难关,完成了很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英雄是也。
仅以此文,敬之,也敬所有还在路上的人。
延伸阅读:
初创公司如何野蛮生长?
来源:创业邦杂志
草根团队如何在这个竞争最白热化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初创公司获得投资投资有哪些渠道?融资过程中应该避免哪些坑和注意哪些要点? 创业者应该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人?如何预判市场并定位自己?创业公司在招人用人上应该注意什么?初创公司的变现转型节奏该如何把握?如何抓住风口和市场机遇?
这8个问题杂合到一起,就是一个问题——初创公司如何野蛮生长?
相信这是所有初创团队最关心的问题。
2017年11月30日晚北京,创业邦未来100领袖峰会,邀请了诸多创业者与投资人,一起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有酒你有故事,嗨起来。
“初创公司如何野蛮生长”?万事开头难,初创企业在起步阶段难免磕磕碰碰。本次晚宴,8位分享嘉宾从不同角度分享了他们的投资经验、创业经验和敏锐的商业嗅觉、独到有效的运营思路等。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嘉宾分享干货,希望大家喜欢:
1.“下一个时代不是人工智能时代,而是IP时代和品牌时代”
投后工坊 创始人 金海涛
投资人眼里的商业模式是怎样的,都是怎么看项目以及怎么估值的?
不同的时代催生了不同的商业模式,我们已经走过了产品时代和用户互联网时代。
产品时代,产品从形成到用户需要经历生产、渠道+流通+品牌这三个阶段,但产品1.0时代的商业模式的核心是品牌和渠道。代表性企业基本都是大型公司,如娃哈哈、步步高、李宁等。谁占据了渠道,谁就基本占领了市场。渠道建立最成功的就是娃哈哈,1.0时代也是渠道为王的时代。
用户互联网时代中,知名互联网公司往往是扎堆出现的,比如网易、携程、盛大、BAT等。2014年是泡沫,泡沫的原因是小米智能手机的产生,日活的周期大大缩短。所以很多的知名的机构都是在2014年成立的,比如梅花天使,源码资本,以太资本等。2015年下半年开始进入资本寒冬了,因为从功能机到智能机是增量式,从智能机到另一个智能机是存量式,红利变小了。小米、美团、聚美、陌陌、今日头条、滴滴等这些公司都是在2010年到2012年之间成立的,这是移动互联网的机遇,2013至今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崛起。
为什么?因为时势造英雄,环境创造了机遇,公司是跟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一起成长起来的。但是当技术趋于成熟、市场趋于饱和的时候,企业的发展也就进入成熟期,相应的创业机会也就随之消失。
用户互联网时代1.0是基于线上用户的互联网产品,例如工具类产品(百度、墨迹天气)、媒体类产品(今日头条)、社区社交类产品(陌陌,微信)、电商类产品(阿里巴巴,京东)。到了用户互联网2.0时代,对用户价值的挖掘不再是使用时长,而是更深层次的互动,从对用户影响程度深浅来划分,自上而下分别为合伙人、粉丝、服务、电商。
纵观2.0互联网的整个变迁,每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风口出现,顺应风口也会产生很多伟大的公司,我将最近几年的风口按照不同的形态分为这样三个阶段:初期、发展期、成熟期。
最后我认为下一个时代不是人工智能时代,而是IP时代和品牌时代!现在已经不是技术和场景能够改变的,新零售你也可以提,但不会有人care,只有马云提出来才会这样有影响,同样人工智能大家也能说,但你也不是百度、阿里、腾讯和科大讯飞。
如何获取投资机构的投资?这就是我将要讲到的内容。
投资机构在投资之前是希望看到企业资本化的可能性的,只有将这个可能性展现在投资机构面前,机构才会考虑投资,因此构建企业的资本可能性是至关重要的。
投资分为三个阶段,在投资最早期的时候,从美国的VC到中国,当时可能是红杉、IDG,拿到钱是第一个阶段,从0到1;第二个是拿到很多钱,只有 头部的财务VC,比如红杉,GGV、IDG ,比如京东找高瓴资本时说需要7500万美金,张磊说我要投就要投3亿美金,还有很多案例如58赶集、 滴滴快递等;第三个时代是看谁能拿到头部产业VC的钱,看你干爹是谁,比如优酷,现在可能还不如腾讯视频和爱奇艺。
那创业者还有没有机会?是有的,存量市场整个时代的矛盾也转移了,现在创业是帮存量的头部IP商业化,存量时代你做什么不重要,比如你讲新零售没人听,但讲你是阿里的新零售的创新就还好,所以定位很重要。我们不仅要看将来做展望,同时也要看过去学经验,模式的成功离不开资本的支持,希望大家都能把握住新时代的新机会。
2.“梅花天使创投吴世春为什么投资我?”
友盒便利 创始人 陈惠鲁
我们团队也属于地地道道的连续创业者,作为草根团队也给大家分享一些心得:我2010年离开体制,连续创业七年,自认为不属于追风口的那类人。公司的灵感来自于哈哈镜,开始琢磨他们的模式,店中店。2016年初成立零食e家,尝试多种模式,从高校市场、水果店到小吃店都试过,但是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
一天和创业邦的一个朋友闲聊,突然想到为什么不能在办公室放一个开放式货架,后来发现效果特别好,发现这件事件能做,2016年9月开始招BD。
发展到16年12月开始资本开始专注,但是也有很多人不理解的地方,觉得会不会丢,会不会不靠谱。2017年年初,行业开始热起来。认识了投资人吴世春,随后拿到了融资。
吴世春当时决定投资友盒,主要是因为三点原因:一是项目有正向现金流;二是聚集高价值的线下流量;第三,整个市场想象空间大。这点可以和单车做比较,一个白领用在休闲食品上的开销肯定要比骑自行车的开销多。吴世春的进入,对友盒的发展产生了两方面的促进:一是品牌背书,友盒的A轮融资就是由吴总推动的;二是资源支持,他们大概半个月聊一次,日常一周会沟通两三次,梅花帮的那些企业也会在社群进行交流,有合作的地方会互相推进。
半年左右,每日优鲜、果小美、猩便利等拥有豪华背景的团队纷纷切入无人货架,这也促使更多投资人仔细琢磨这个事能不能做,当分析完财务回收周期、盈利情况之后,资本开始疯狂涌入,整个行业的节奏被急遽加速了。在7月我们获得了安芙兰资本、贵阳创投、山水投资的数千万A轮融资。
现在在进行下一轮的融资,虽然现在会有圈子文化,但是最关键是通过个人和团队能够征服投资人,而他们的帮助比自己的努力重要的多,这样会事半功倍。公司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的,并不是一上来特别光鲜的团队。其实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创始人要清楚现在公司发展的阶段,该怎么样才能到达下一个阶段。
对新零售的看法:零售无所谓新旧,就是一个新的渠道而已。货架本身成本低,以后慢慢在跟水果,加热便当合作。未来,每一个办公室都会放一个货架来满足每个人的需求,打透零售的最后十米。
3.“从投资人角度给创业者提3点建议”
和君资本 业务合伙人 付红光
我从投资人的角度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 融资要趁早。这不光是指企业要在不缺钱的时候去融资,而是要结合未来宏观金融环境去思考,及早屯钱、屯更多的钱。一个大的宏观背景是,全球长达十年的货币宽松周期正在结束,美国正在带领整个世界走向加息周期,我们国家的货币政策也会跟上。
而新的周期一旦启动,趋势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改变的,钱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供应会变得越来越紧、价格会越来越贵。当十年期国债利率升破4%、无风险利率 上行的时候,权益资产的回报率对于投资人的吸引力就会相对下降,这会直接影响到私募基金的募资,对于创业企业而言,自然会殃及池鱼。
作为创业者,要有这种宏观金融思维,早作资本规划。和拿到过冬的钱相比,估值贵一点还是便宜一点,就是次一级命题了,不要纠结,千万别因小失大。
第二, 除了关注一线投资机构,要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产业资本、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当下创业的壁垒越来越高,以前创业者在面临投资机构的时候,总会被问一个问题:假如BAT也去做怎么办,现在还要加上一个问题:假如BAT投了你的竞争对手怎么办?初创企业都希望能给有个BAT爸爸,或者抱上京东、小米的大腿,但除非能够做到行业“数一数二”,得到巨头垂青的概率变得越来越小。
对于大多数创业者而言,上市公司产业投资基金、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应该纳入重点关注的范畴,他们同样可以带给企业独特的资源。
创业者要多关注本行业的上市公司发展动向,看是否能够纳入其战略拼图,被上市公司投资或并购可以为企业背书增信、渠道共享、品牌加持等。
以和君资本控股的某上市公司为例,成立了7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围绕LED产业上下游相关产业进行全面扫描,希望能给找到优质的投资标的。至于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出于地方招商引资的需要,在办公空间、税收优惠等方面也很有吸引力。
在一线城市排不上号的项目,回到地方被重点培养,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迁册成都、宁波等二线城市,企业和员工都反响不错。
第三, 要善于“利用”投资机构促进自身企业发展。创业企业要融资更要融“智”。某种程度上,股东结构比股权结构更重要,丰富多元的股东背景,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加多元的价值。优秀的创业投资机构,在投后管理和服务方面有成熟的体系做法。
以和君资本为例,和君资本早期投资基金的创业管家服务,除了给钱,还“给思路、给人才”,为创业企业提供从工商注册、财务法务、人力资源、战略发展、后续融资等多方面给予贴身服务与指导,帮助创业者少走弯路少进坑,集中精力聚焦主营业务。因此,在选择投资机构的时候,对于投资机构进行适当的“反尽调”也是必要的。
4.“创业的第一步是找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一木食行Tmoji CEO 刘喆
大家好,我是一位很年轻的女性创业者,跟大家分享一些是公司成立两年以来走过的一些坑,包括做的一些比较好的地方吧。
我们公司是2015年12月正式开始筹备,不知道大家在我们创业邦峰会上有没有喝到我们的产品,我们以健康的概念,现在也推出了一些零食,后期可能还会推出一些新的食品系列。做品牌是急不来的事情的,任何消费品品牌的成长一定是需要5-7年的时间的,所以我们很注重用户的维系。我创业之前和这个品牌毫无关系的,我之前在时尚芭莎,所以很多客户和投资人很意外我会做这个。
创业的第一步是找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因为我们是做公关和市场出身,明星媒体资源会比较好获取,比如杨洋等,在获取第一批用户的时候我们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很重要,我们研发团队直接和用户沟通, 对用户持续跟踪调查反馈,以服务用户,满足用户的口味为导向,因为健康食品也不可以反人性。
打造一个新品牌,最重要的因素是产品, 产品是第一导向,是消费品品牌可以长青、持久的关键。公司慢慢发展之后,特别是在营收规模到百万以上时,发现渠道、供应链就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门团队加入了一些在供应链行业有10-12年工作经验的员工,因为初创公司平台有限,所以用CEO的感染力去说服他们一起来加入,以推动事情的发展为目标这个就很重要。
如果有一起做消费品的伙伴,我还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因为也有投资人和我说,你们什么时候准备开始发展线下啊,并且和他们还有过一些争执。
建议大家对这个要比较谨慎,因为其实线下和线上是完全不一样的模式,线上的销售渠道不仅仅是销售渠道还是广告渠道, 线下则更多是摆在货架上,对价格较敏感。不太具有价格优势的产品大家还是需要深度讨论的。
5.“能快速地名列前茅,跟我们选择的正确商业模式分不开。”
Hi现场创始人 万汉秋
大家好,我是“Hi现场”的创始人万汉秋,很高兴今天来参加业邦会员晚宴。我想在这里分享一下我们“Hi现场”从一个内部孵化项目到一个独立的初创企业这几年所经历的过程,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Hi现场”,Hi现场是一个基于微信的,免费,简单、好玩的现场互动大屏幕制作saas服务平台,同时我们还为各种现场活动提供专业灵动的解决方案,通过新尖的移动信息化技术让传统的现场活动形式耳目一新融入移动互联时代。用户可以通过Hi现场制作的互动大屏幕同步展示观众的互动消息,借助微信,实现文字、图片、投票、抽奖、粉丝签到展示等多种功能。
Hi现场产品是在2014年底,在成功孵化过"易企秀"的中网公司内开始孵化,并与2015年5月上线的。经过2年多的发展,在2017年年中“Hi现场”注册公司成为一家初创企业,开始了独立发展之路。
在Hi现场产品诞生之前,市场上已经有了大量良莠不齐的同类型产品,Hi现场成长的这几年,能快速的成为这个细分领域名列前茅的产品,在我看来跟我们选择的正确商业模式分不开。
Hi现场虽然可以定性为一款toB产品,而且是较为轻量级的toB产品,但它又有toC产品的诸多属性。所以“Hi现场”在产品建立之初就定位了基本的的商业模式:核心基础功能免费,增值付费,流量变现。目标用户则是那些中小型活动的组织者。
基于这样的商业模式我们的企业就必须以产品为导向,增强产品的易用性,降低学习成本,最终目的达到便于用户自主决策使用,提高用户与活动数量。
说一些踩过的坑。
首先,从免费到付费的商业变现探索转型时间不宜拉得过长,在2015年底Hi现场已经通过免费的模式积累了大量的用户,这时候没有及时的进行商业变现的尝试,从而在孵化期间不能较好的得到有利的数据参考,从而对筹备初创企业前的目标和估值造成了一定影响。其次,股权结构的分配不甚理想,如果把孵化期看做天使轮,天使投资的股份不宜超过20%,如果超过可能会对之后的进一步融资造成影响。
但最后作为一个创业者,坚持自己的梦想,认准正确的方向将一件事做到极致这才是应该有的态度。因为到最后,投资人还是看的是你这件事本身,这是一切的基础。
6.“初创公司的CEO必须要自己懂财、税、法”
共享充电宝——云充吧 创始人 侯天赐
我属于投资投成CEO型的,这是我自己投资的项目,之后就自己管了。想给大家分享的一个是我觉得初创公司的CEO必须要自己懂财、税、法这三方面的知识。
因为创业公司钱都是有限的,都很紧。税务是你企业的责任也是你的义务,企业要做大,如果税务筹划处理不好会有很大影响。法律是界限,比如最近很多棋牌游戏都被界定为赌博了,这个就很吃亏。在中国,在世界,这三样东西是每个企业家都必须具备的。
第二个是给大家一些校招的建议,我是从百度实习生做起的,所以我原来是很喜欢招大学生的。但是这里面其实有一个很大的坑,当时我公司发展很快,后来朋友推荐了我20个齐齐哈尔的大学生,当时公司规模不到100人。这些实习生关系之间是非常好的,所以他们之间形成了一个圈子,因为很多在北京不太适应压力大,所以形成经常聚在一起抱怨吐槽公司的这样一种文化,这个很可怕。
我们本来还想5到6月份想留下一些人,但4月份这个势头好像控制不住了,有些人公开和公司叫板,所以在当月我把所有实习生全部开掉了。他们已经形成一种认知就是公司很多问题,但我们知道创业公司都有一些问题,但肯定是认同公司价值观的人才能长期留下来。
之后我总结了,实习生可以招,但尽可能招学校好点的,不要一次性招很多,很严重稀释你原来的公司文化。第三,不要招同学,要走一起走。
7.“好内容在任何时间点都是稀缺资源”
声呐资本 投资总监 杨远博
大家好,我之前是在华兴资本,现在在声呐资本负责投融资业务。今天先和大家分享一下文娱行业的风口和机会。
首先,我们来看电影行业。电影行业最好时候是2014和2015年 ,国内院线在迅速扩张,电影观众也在迅速扩张,那个时候很多IP出现,收入和回报也很大。比如寻龙诀、大圣归来、开心麻花的一系列电影。 那时候电影行业融资也很顺利,很多时候一个不错的背景就能拿到融资。
2016年就有很大的变化,2017年早期融资就比较困难了。这是因为投资人对电影市场的认识 ,电影市场的天花板其实很明显, 今年拿去战狼这部电影其实国产电影总票房是比较一般的。所以现在我们看电影行业的项目,除非是特别早期的项目可能以小博大或者拿到了很强的资源然后去做一个比较大额的融资。
2015年到2016年的风口是自媒体行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头头是道基金在15年的时候布局了很多自媒体项目,这些项目在后续的融资过程中,很多项目都以10倍甚至20倍的估值在涨。这其实利用了微信的红利期 ,微信的兴起给了内容创业者的机会。起初的商业模式其实很简单,传统媒体可能在报纸或杂志上放广告,自媒体也一样可以,比如迷蒙广告单价可以卖到一条将近80万,比传统杂志高的多。但随着2016-2017年微信红利的逝去,这个领域的机会可能逐渐变少了,但有些内容做得很好的公司大多走了出来。
2017年的投资人比较关注的可能就是知识付费,
举一个例子,逻辑思维大家都比较了解,以知识付费的模式在17年估值迅速提升了起来,投资人给了非常高的PE倍数的估值。过去,传统的内容变现途径可能就是广告,电商,而当个人IP 与平台可以有新的变现渠道时,这个新机会就成为了资本追逐的好标的。比如千聊直播,十点读书,还有咪蒙也开始做知识付费了,到17年下半年,仍是一个很强的趋势。
我们分析了15年到16年到17年的一些风口:
其实不管渠道,内容表达方式怎么变,投资人投他们的原因都是内容做得好,好内容在任何时间点都是稀缺资源。 文娱行业可能会出现新的变现方式,但只要专注于提供优质内容,在任何时候都是可以做成的。
作为融资服务者,最后分享几个融资过程中的注意和要点:
第一点:很多公司在一开始就说我要融资,但首先是打铁需要自身硬。我们要把主要目标放在业务上,需要能够有赚钱的业务。哪怕现在不赚钱但商业模式未来一定能够赚钱。业务好,投资人会主动找你。
第二点:项目方材料还是需要好好准备,很多创始人提供的BP思维其实很混乱,这件事情其实不难,创始人需要在这过程中把商业思路想清晰再呈现出来。 还有进调的过程中,很多公司财务状况很乱,即使一些公司其实很好但也会让投资人觉得风险很大。我们把数据、财务、法律等方面捋清楚 ,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风险。
第三:融资过程中要突出公司亮点,了解投资人的偏好知道他们喜欢什么,清晰的数据增长,利润率,强大的团队背景等。
8.“投项目一看行业,二看团队”
蓝杉创投 创始人 唐绍奇
我10年前来北京上大学,2013年在国贸从事金融行业,同时也接触到这种创业大赛,碰到很多创业者,所以在2015年12月成立蓝杉创投,做股权投资的最早期天使投资。蓝杉创投已投近60家公司,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陌生人技能社交平台——畅畅、神奇屋智能便利站,无人售成人用品机——嘿漫成人、智山搬运机器人,丽泽巡检无人机。
我认为所有的投资机构,对一个项目进行投资,首先第一要看这个行业,行业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市场足够大,比如无人便利店,人工智能等。第二要看这个团队,团队要足够厉害,最好是知名大学毕业或者说有知名互联网公司高管经验。
版权说明:发布并不意味着本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只为多一个视角看待问题,如涉版权,烦请联系(David@vcpr.cn),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 The End -
创投家”已经与IDG、软银中国、红杉资本、赛富基金、君联资本、晨兴资本、经纬中国、今日资本、联创永宣、联创策源、凯鹏华盈、达晨创投、纪源资本、戈壁投资、海纳亚洲、赛伯乐、浙商创投、东方汇富、联想之星、平安创投、中兴合创、汉理资本、中路资本、优势资本、景林投资、红点创投、龙腾资本、五岳资本、高捷资本、蓝驰创投、光速安振、毅达资本、梅花天使基金、盛大资本、新进创投、麦腾创投、常州创业投资集团等近百家知名投资机构1000余名专业投资人建立合作。
我们只选择知名且规范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人,潜心为创业者提供商业模式梳理、项目定位、市场推广、融资对接等顾问服务。
微信联系:vcprcn(加好友请务必注明:姓名·城市·项目·职务,以便高效沟通)
项目商业计划书,递交:bp@vcpr.cn,来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