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毋庸置疑,四大名臣确实是清廷的中流砥柱,让清政府在前所未有的内外交困中尚能挣扎求生,苟延残喘,一息尚存,对国家而言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正因为如此,四大名臣也受到清廷器重,个个都是正一品。
那么,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四个人谁的官最大?
其实,这四大名臣从品级而言,都是正一品,不相上下,需要多方面比较。
我们先看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四人生前担任的主要官职。
1,曾国藩,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
2,李鸿章,东宫三师,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文华殿大学士,一等肃毅伯。
3,左宗棠,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二等恪靖侯。
4,张之洞,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
下面从爵位、官职、名气、贡献等四大方面予以比较。
论爵位,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在品级相同的情况下,论爵位,很明显曾国藩第一,他是一等侯爵;左宗棠第二,他是二等侯爵;李鸿章第三,他是一等伯爵;张之洞最末,他没有爵位。
清朝汉臣的爵位一般来自军功,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都曾率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分别是湘军和淮军领袖,因此都有军功,都有爵位。
曾国藩是镇压太平天国第一人,左宗棠还有收复新疆之功,两人功高盖世,生前就是侯爵;李鸿章军功略逊,生前是伯爵,死后一等侯爵;张之洞没有军功,故而终生没有爵位。
论官职,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
清朝不设宰相,实行殿阁制度,设“三殿三阁”,分别是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体仁阁、东阁,每殿阁大学士都是正一品,略相当于宰辅之臣,但地位高低不同,从低到高分别是:东阁—体仁阁—文渊阁—武英殿—文华殿—保和殿。
论官职,四人都是总督,从一品;都是大学士,正一品。
但李鸿章是文华殿大学士,地位最高;曾国藩是武英殿大学士,地位仅次之;张之洞是体仁阁大学士,地位更次;左宗棠是东阁大学士,地位最低。
之所以出现这种排序,跟左宗棠的出身有很大关系,因为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都是进士出身,只有左宗棠是举人出身,而举人在这一点上的发展空间是受限的。
另外,李鸿章、曾国藩终身未任军机大臣,左宗棠、张之洞曾任军机大臣,但军机大臣的地位和实权在晚清并没有那么重要了,比不过有实权的直隶总督,而且还有地方督抚不兼任军机大臣的惯例,左宗棠、张之洞都是晚年卸任总督后才担任军机大臣,有点养老的意思了。
论名气,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曾国藩的名气很大程度上要感谢读书人和出版商们。
曾国藩在个人修养、为人处世上的成就比较突出,他善于思考,讲究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被信奉理学的读书人追捧为“半个圣人”,与孔子、孟子、朱熹并列。
时至现代,曾国藩名气更大,喜欢鼓吹成功学的出版商更是不遗余力,不断推出各种版本的曾国藩作品,其中不乏溢美之词,所以曾国藩如今的热度,一定程度是被书商炒的。
李鸿章就不用说了,擅长官场之道,因为长期跟着慈禧混,领导洋务运动,创建北洋水师,并且跟洋人打交道,各方面交际十分广泛,特别擅长签订不平等条约,“年少不知李鸿章,长大方知真中堂”的传播,居然把李鸿章塑造成了“忍辱负重,力挽狂澜”的英雄。
左宗棠、张之洞名气略逊,但两人是真正的实干家,不矫情,不吹牛。
论贡献,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四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曾国藩、左宗棠偏武功,张之洞偏文治,李鸿章则文治武功兼而有之,不过就对国家和民族的长远贡献来看,左宗棠第一毫无悬念。
曾国藩领衔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对清廷有再造之功,无论清廷如何吹捧他都不过分;
李鸿章忍辱负重,挨打挨骂,勉力维持,独自支撑,清廷吹捧他也可以理解;
但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功劳是短时间的、对满清朝廷的功劳,从长远来看,对整个国家和民族而言,他们并非不可或缺,清廷早亡不是好事,但也不是坏事,只是国内惯常的政权更迭而已。
只有左宗棠,力排众议,以七十多岁高龄收复新疆,维护了我国领土完整,这种战略眼光、这种责任担当、这种勋劳战功是不仅在当时无与伦比,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左宗棠的贡献不是对某个朝代的贡献,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贡献,影响深远直至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