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中国  设备  参数  公司  未来  服务  行业  企业  教师 

曾国藩与左宗棠究竟是什么关系?

   日期:2024-12-27     作者:caijiyuan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sicmodule.glev.cn/mobile/news/15014.html
核心提示:曾国藩生于嘉庆十六年(1811),道光十四年(1834)参加湘省乡试,中试第三十六名 举人。然而,后面两次会试都失败了。道光十八

曾国藩生于嘉庆十六年(1811),道光十四年(1834)参加湘省乡试,中试第三十六名 举人。然而,后面两次会试都失败了。

曾国藩与左宗棠究竟是什么关系?

道光十八年(1838),曾国藩第三次参加会试,终于中试, 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比曾国藩小一岁的左宗棠,则于道光十三年就中了举人,与曾国藩一样,左宗棠后面的会试之路也很坎坷,道光癸已、乙未、戊戌三场会试皆是名落孙山。

曾、左二人性格不同,曾国藩两次会试失败,选择的是埋头苦读,再入科场,即便第三次也失败,我相信他还会考第四次。左宗棠则不同,会试三次失败,他选择的是绝意科举,留心农学、史学、兵学及舆图之学,也就是投身于有利于家国天下的经世实学。

在体制内顺风顺水的曾国藩,被道光帝钦点为翰林,又成为道光朝第一权臣穆彰阿的门生。如果没有日后的太平军战乱,曾国藩必定是个体制内的学者型官员,沉醉于理学,甚或词章之中,与倭仁相类似。

曾国藩在做着京官,钻研理学之际,左宗棠正博览群书,成为名臣陶澍幕府的第一号智囊,“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是左氏的自况。

道光咸丰之交,曾国藩在中央各部历任副部级高官之时,左宗棠则仍为湘上农人,避乱于荒山僻野之中。

咸丰二年(1852),正在赶赴江西,出任乡试主考官路上的曾国藩得到母亲死讯,仓皇之间,依照制度,回乡守制,耕读湘乡。此时,并无体制内官员身份的左宗棠则被新任湖南巡抚张亮基礼聘入幕,参谋机要。

是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曾国藩奉旨赴长沙帮办湖南团练,清剿土匪,但并无任何明确身份。左宗棠则辅佐张亮基,指挥长沙防御战,成为湘中权势人物。

咸丰三年,曾国藩剿办会匪,训练乡团,凌厉果决,号为酷忍,然而,咸丰二年秋,左宗棠早已倡议严治奸民。曾国藩在湖南办团练的那些手段,左宗棠早已玩过,左氏已是老司机。

曾国藩在长沙练团办案,在衡阳设厂造船,不官不绅,无权无银,事事受湘省官吏掣肘,过得十分憋屈。但是,此时的左宗棠则随署理湖广总督张亮基去了武昌督署幕中,手握总督关防,调兵遣将,先行后票,大权在握。

咸丰三年九月,左宗棠的恩主张亮基调任山东巡抚。左宗棠不愿离湘,辞别东翁,回到湘阴老家。曾国藩正在衡阳练兵,于是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请左宗棠过来帮忙,自称自己是“智虑短浅”,需要左宗棠这样的军事人才帮助,“专讲练勇一事”。曾国藩不是假客气,在给郭嵩焘的一封信中也说练兵一事,“无有逾于季高翁者”。当然,曾国藩对左宗棠为人有一些耳闻,“明知高叟此次归来,决计不复出山”。

张亮基

果然,左宗棠拒绝了!在他给朋友的信中,说:“涤公正人,其将略未知何如。弟以刚拙之性,疏浅之识,万无以赞高深。前书代致拳拳,有感而已。”

从文字上看,左宗棠态度谦虚,但细细品来,则发现他的倨傲。左氏对曾国藩的军事才能是怀疑的,说“其将略未知何如”,不愿将自己的未来押宝于曾国藩,况且此时曾国藩非官非绅,也不是大有作为之靠山。

初次过招,曾国藩领教了左宗棠的高傲和冷漠。

咸丰四年二月,曾国藩率领已略具规模的水陆湘军万余人驰援湖北,然兵败岳阳,退守长沙。当时,太平军已绕赴湘潭,南北合围,长沙几为孤城。当时,左宗棠已再次加入湖南巡抚骆秉章幕府,代表官方与曾国藩合作。

在各方联席会议中,一个意见是进攻靖港,一个是主援湘潭。曾国藩一面派大将塔齐布援湘潭,另一方面,却自己率领战船,轻进靖港,结果大败。

骆秉章

羞愤无比的曾国藩,竟然要投水自尽,幸亏赖幕友章寿麟救起,狼狈逃回长沙,不敢上岸。

左宗棠当时的建议是全力救援湘潭,事实也证明曾国藩是错的!自杀闹剧之后,左宗棠对曾国藩说“事尚可为,速死非义”,这是日后左宗棠自己的回忆。但是,在王闿运的记述中,则是这样一句话:“左生狂笑骂猪耶”。

我们或许会觉得左宗棠为人刻薄,但是,我们不应忘记当时在打仗!此事之后,左宗棠几乎每天都来曾国藩大营,指画大局,教以机谋。

左氏待人并不温厚,但绝对是个诤友!

在曾国藩办湘军最艰难的岁月中,身为湖南巡抚首席幕僚的左宗棠为之筹拨饷银,募练勇丁,竭尽全力。对于曾国藩,左宗棠的评价也是比较客观的,咸丰六年十一月十四日,在致胡林翼的信中说:“涤公方略本不甚长,而事机亦实不顺利。”

湘军大将塔齐布

咸丰七年二月,曾国藩父亲去世。曾国藩并没有等朝廷令其守制的圣旨到来,居然擅自离开大营,回乡奔丧。

对此,左宗棠大为光火。三月初六日,他给曾国藩写了一封长信,言词甚为激烈,说曾国藩舍军而走,“不俟朝命,似非礼非义,不可不辨”。

曾国藩接信,极为恼怒,拒不回信。左之责曾,一为朋友之道,更为湘系之利益,曾不回信,可见其意气用事。

双方矛盾激化,左宗棠则四处贬斥曾国藩,四月二十日致胡林翼信曰:

此公才短气矜,终非平贼之人。

曾、左二人关系此时可谓相当恶劣。一直到咸丰四年八月,在曾国荃的调和下,二人慢慢缓和关系,湘系集团两位大佬携手合作。

曾左二人的和解,也是因为时局艰难,没有左宗棠那样的大才,曾国藩难以成事,没有曾国藩这样的灵魂领袖,湘军难以团结。

曾国荃

左宗棠为人狂傲,不得罪曾国藩,并不代表不得罪别人。咸丰九年十二月,狂生做派的左宗棠竟然殴打署理提督、永州镇总兵樊燮,这就是史上著名的“樊案”。此时一起,左宗棠深陷舆论和权斗的漩涡之中。

湘系集团在朝势力亦为不小,大学士潘祖荫 在郭嵩焘游说之下,以“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一句话说动了咸丰,保住了左宗棠。期间,曾国藩亦出力不少。咸丰十年四月,曾国藩更是保荐左宗棠出任藩臬等实职,此举既是为湘系集团的势力扩张,亦是为朋友之间投桃报李。

曾国藩为人较为执拗,但是个君子;左宗棠虽性格倨傲,但亦坦荡无私。二人交恶,为公不为私!

曾国藩与左宗棠之间,幸亏有个胡林翼,作为润滑与调解而存在。胡林翼与左宗棠为世交,志趣相投,友事二十余年,关系极为密切。胡林翼曾致书曾国藩,说左宗棠:

季高谋人忠,用情挚而专一。其性情偏激处,如朝有争臣,室有烈妇,平时当小拂意,临危难乃知其可靠。

知左宗棠者,胡文忠公也!

胡林翼

胡林翼于咸丰十一年八月去世,湘系集团的领导体制,由曾胡变为曾左,但是从思想性格上看,曾、左并不是同一路人,他们之间的反差太大了。曾国藩迂缓,左宗棠激切,曾国藩端谨,左宗棠狂放;曾国藩精于权术而短于兵略,左宗棠擅于军事而疏于人情。

如果没有曾国藩的推荐与保护,后来左宗棠也不会成为封疆大吏,成为一代名臣;如果没有左宗棠襄助,曾国藩也不会顺利剿灭太平军,成为一代中兴名臣。二人相交,外人看来,似乎有瑜亮之争的感觉,其实二人也是惺惺相惜。

正是在曾国藩的护持之下,左宗棠得以在平灭太平军的战争中,从一介师爷,而成为浙江巡抚,进而闽浙总督。后来,又出任陕甘总督,收复新疆,成就不世功业。

萧一山先生在《清代通史》中这样评价曾、李二人:

国藩以谨慎胜,宗棠以豪迈胜。

满清平定太平天国之后,立即着手裁撤湘军。为了避免兔死狗烹的结局,曾国藩主动裁撤曾系湘军,而尽量保留左系湘军,足见对左宗棠的信任,认为他可以接替自己成为湘系集团的大佬。

曾左二人性格不合乃是事实,但若因此导致两人成为仇敌,则过于夸张,也不现实。早年合作之时,互有龃龉,也属正常。但是,随着合作的深入,曾左渐渐相知,求同存异,共谋湘军集团的发展。或许从表面看,二人依然互斗,这或许是因为在朝廷猜忌的高压之下,二人可以表演出来的而已。

曾国藩死后,左宗棠曾有这样的挽联: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曾氏生前,也曾这样评价左宗棠:

本文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news/15014.html    歌乐夫 http://sicmodule.glev.cn/ , 查看更多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3001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