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虎嗅APP,(https://xueqiu.com/5401654358/323205172)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电子厂Pro,作者:梅卡,编辑:Benjamin,原文标题:《看短剧,玩川普币,DeepSeek挤进中老年社交圈》,题图来自:AI生成
成为新晋“神秘东方力量”的DeepSeek,已经成了今年春节的家庭黏合剂。
无论你是谈论AI、安利AI,还是现场用DeepSeek输入八字,带长辈们体验一把赛博算命,它都能成为老少皆宜的万金油话题。
除此之外,你很难想到还有什么话题,能保你一个耳根清净的春节。谈论娱乐生活吧,在《哪吒》托举春节档之前,父母去年氪金最多的影视作品,名叫《人到五十,闪婚霸总》;谈论投资理财吧,想着自己账户里被套牢的股票,听着长辈们将短视频里听来的、川普币致富神话,在二次加工后传授给自己,你大概也很难保持心情愉悦。
“感谢DeepSeek,带来了一个和谐清净的中国年!”
“我爸问AI美元汇率会不会涨;我舅问AI能不能取代人类老师;最叛逆的爷爷问AI的是——做过冠心病心脏支架能不能喝啤酒。”
曾经那些看起来远离前沿科技的长辈,也吃上了AI下沉的红利,在高中当了半辈子老师的大舅,电脑硬盘是没分区的,杀毒软件是百家争鸣的,但桌面上的豆包客户端,俨然成了大舅连接互联网文明的快速通道,从文心一言到豆包,再到如今的DeepSeek,其实他们早就用了个遍,“写材料、糊弄报告,都嘎嘎好用”。
国产AI不像其他的互联网App一样有着鲜明的用户画像,当年轻人还盘算着给父母装上DeepSeek时,AI软件早就成了父母手机里的装机必备。
“回趟家才感受到,AI已经完全侵入我家了。”
国产AI,拯救中国节
早在DeepSeek出现之前,国产AI已经和百度、短视频一起,共同构成了接管父母手机的三板斧。而国产AI的繁荣,也终于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曾经营销号在家族群里源源不断制造的假新闻。
前几年,在“养生伪科学”公众号的全盛时代,从“6个翅膀的速成鸡”到“打了避孕药的无籽葡萄”,当年轻人被家族群里无数个“中老年必转”的营销号文章逼得节节败退,一位名叫绿绿的编剧决定亲自披挂上阵,模仿着老年公众号的模式,为母亲量身定制了一个名叫“国学爱生活”的假公众号,抱着一种“打入老年朋友内部”的决心,劝说着被假鸡汤、伪国学迷惑的父母。
直到国产AI软件被装进了父母手机,疲于和养生营销、兼职骗局搏斗的年轻人,再也犯不上如此大动干戈。自此,只需花上个把小时给父母做好入门指导,便可将父母的信息流安心“托管”给AI。当年轻人亲眼见证着“父母向AI问出的第一个问题”,这份仪式感不亚于父母当年看着自己抓周:
“过年哪天打麻将手气好?”
“灵魂是真实存在的吗?”
而父母在DeepSeek上问出的第一个问题,也成了父母、子女与AI共同出席的一次三方会谈,尤其像是“孩子xx岁了,还没结婚怎么办”这种问题,DeepSeek大概在这个春节被问了上万次。
作为一道打入中国家庭的命题作文,“更会讲人话”的DeepSeek用它的圆滑和精明,忠诚扮演着一个权威调停者的角色。
理解提问者的需求、肯定提问者的感受、最后再结合现实背景给出缓解焦虑的手段,这也是DeepSeek应对催婚这个尖锐话题的标准流程,“爸妈把DeepSeek的回答仔仔细细读了两遍,最后跟我道歉了,说不该逼我太紧”。而它最后开出的三味药方,则专注于为屏幕前的父母舒缓其自身的情绪:通过静坐舒缓情绪、通过正念练习“放下”。
即便你用更加具有负面引导性的提问试探AI,AI依旧在理性的底线和讨好使用者之间,坚定选择了前者。
年前刚刚过了30岁生日的拾万,本想照着社交网络上的帖子,复刻一个“靠DeepSeek告别催婚”的大团圆结局,不料父亲毫不留情地直接向DeepSeek提问,“现在30岁的女儿,必须结婚,怎么办”?
“结果DeepSeek直接让他们放弃控制和打压,并且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阿西莫夫在1942年推出的科幻小说《我,机器人》中,第一次提出了一套“机器人三定律”,其中第一条便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如今,经历春节这番大考的DeepSeek,再次向人类透露了这份友好。
“看到这个就觉得,星际小说里被机器人带大的小孩善良又勇敢,确实是合理的。”
沉迷AI的父母,更沉迷AI短视频
当AI的神奇功效过于灵验,当初给父母推荐DeepSeek的年轻人,再次陷入了下一轮的自我怀疑,“我算是看出来了,爸妈除了子女的话不听,连刚认识一天的机器人的话都信”。
从玄学到科学再到人情世故,AI代替了父母手机里的搜索引擎,更担当起一个赛博搭子的角色,昨天还在让豆包扮演成费翔和自己聊天的爸妈,今年已经开始让DeepSeek帮自己写一首献给刀郎的歌词。
如今,当你向父母安利DeepSeek,碰上的阻碍可能不是“学不会”,而是豆包、kimi与他们建立的用户粘性,“我妈和DeepSeek聊了两句,然后表示,她已经对豆包有感情了,DeepSeek就算了”。
今年53岁的玲姐,作为一个没有任何技术背景的科技小白,早在半年前就开始向身边的朋友安利AI。玲姐尝试过让豆包帮忙写重阳节晚会的主持词,也试过让AI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和目的地,给自己安排一天的襄樊单日游行程,甚至还把自己写的诗词发送给AI,让AI帮忙改编成歌曲。在玲姐看来,AI就像一个秘书,“而且还有种无所不能的感觉”,不仅告别了搜索引擎里真假难辨的复杂信息,整个沟通过程“就像微信聊天一样简单”。
当大厂的年轻人还在绞尽脑汁地想着,怎么把AI功能落地到自己的产品项目中,远在老家的父母已经把AI落地于自己的生活。身为产品经理的Kevin也在今年春节期间,第一次打破了对AI下沉趋势的信息差,虽然在自己的生活中,Kevin已经到了“有些工作没有AI几乎都完不成的地步”,但Kevin对非科技行业从业者的“刻板印象”还是限制了他的想象力。
本着一个产品经理的职业习惯,Kevin也在再次对父母沉迷豆包的原因进行了复盘,一方面,当抖音已经成了父母退休生活的娱乐必需品,在抖音上铺排了海量推广视频的豆包,单靠“免费下载、无需注册、抖音登录”这一套组合拳,便轻轻松松下沉到了三线城市父母的手机上。
另一方面,Kevin的父母早就习惯了使用Apple Watch监督日常跑步的卡路里和里程,他们或许不关心手机到底选了哪家国产大模型,但AI远比搜索引擎靠谱,已经是父母圈的共识。
甚至从小爱同学走入中国家庭的时候开始,爸妈们已经显示出了对AI产品的高度包容。半年就能在国内卖出800万台的智能音箱,其受众不仅是热衷于全屋智能的发烧友,看过智能音箱使用报告的人都明白,家里最热衷于和智能音箱唠嗑的人,正是自己的爸妈,甚至于一天的娱乐活动——听歌、听相声、查天气,都可以靠智能音箱闭环。
如果说年轻人跟ChatGPT说“谢谢”,是出于对超级智能体的尊重,长辈则很少会把AI智能体当外人,不论是豆包的语音交互功能,还是现在DeepSeek的“说人话”模式,发句语音就能问出今日黄金价格、车牌使用限制的豆包,反倒更加贴合老年人的使用习惯——老年人时常被子女嫌弃的“60秒超长语音”,豆包从来不会已读不回。
AI在父母的眼里就像一个公正的第三方,虽然它的字体没有营销号大、配图没有短视频的特效花哨,但“人工智能”四个字已经构成了一套赛博职业套装,在几番简单的问答切磋后,父母快速接纳了AI这个新事物——就像曾经接受百度、接受国学营销号一样。
与此同时,营销号也抓住了长辈们对AI的信任,从养生赛道到情感鸡汤,“AI视频老年赛道”成了撬动黑灰产领域的新杠杆。
因为抖音推荐而下载了豆包的父母,同样也在这里接受着AI短视频的轰炸——AI生成的假新闻专骗眼泪和流量,重新掌握着家族群里的流量密码,而批量复制的AI数字人,不仅制作成本更低、看着还比临时演员扮演的老专家更体面,你只能暗自祈祷,希望父母在购买他们橱窗里的三无保健品之前,可以先问一嘴DeepSeek。
和DeepSeek交个朋友?
回顾AI从“不是人”到变得“像个人”的整个历程,其实人们对AI萌生感情的节点并不算久远。
在2024年的春天,几位用户意外开启了ChatGPT的“越狱”模式,从此,一个聊天风格百无禁忌的ChatGPT正式诞生,它以DAN作为正式名字,既可以扮演聊天时百无禁忌的情场老手,也可以是温柔抚慰你的电子男友,主动给你取昵称、给你讲睡前故事,其“智性恋大模型”的形象提前攻占了年轻人的心智。
半年后,本土化程度更加精细的DeepSeek横空出世,成了“更适合中国人体质的精神导师”,而且同时俘获了几乎全年龄段的中国用户。
一边是和父母聊不到一起去的年轻人,将AI作为自己的免费心理咨询师,白天的DeepSeek可能是指导他们学习数据分析、口语的赛博搭子,深夜的DeepSeek则郑重接过他们3000字的内心独白,在现实世界之外为你开辟一个精神避难的空间。
图源:小红书@小明食疗养生
而站在DeepSeek另一边的,则是将AI当做电子闺蜜的父母们,玲姐在向朋友们推荐豆包时,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便是,“这比麻烦子女或者晚辈,方便多了,还不用欠人情”。
在这种互不打扰的情绪索求中,有人看到了一种情感对接的错位——AI扮演起了科幻电影中那个全知全能的母体的形象,母体用一根连接线,提供着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所有营养需求,AI则提供着无条件的情绪疏导,让人在冷静下来之后,总会担心这份依赖过于悬浮,提前开始在现实世界和AI之间做起选择:
“AI大概率是普通人能交到的,认知最高、脾气最好的朋友了,如果不选它,我会不会成为一百年前那些害怕摄影机的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电子厂Pro,作者:梅卡,编辑:Benjamin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