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今天登上科技巅峰的王兴兴,人生转折竟始于一只蝴蝶?”
2025年2月19日,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的名字再次刷屏全网。
这位90后“偏科怪才”的故事,让无数人感叹:教育的尺子,是否该重新丈量?
1990年出生的王兴兴,在浙江余姚幼儿园画下第一只蝴蝶时,就注定走上不寻常的路。从未学过画画的他把翅膀纹理勾勒得分毫不差,老师家长惊为天人。
这份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他小学就能绕制电机、初中自制涡轮发动机,甚至用200元造出双足机器人。
但上帝开了一扇窗,也关了一道门——英语成了他的“死穴”。
高中三年英语考试仅及格三次,考研因英语失利与浙大失之交臂,最终调剂到上海大学。
“动手时像天才,背单词像傻子。”王兴兴曾自嘲。
强迫症般的完美主义让他连睡觉都在琢磨机器人脚底板设计,却对语言学习束手无策。
当同龄人埋头刷题时,他沉迷科技纪录片,用零花钱买零件“手搓”航模。
这种极端偏科差点让他被应试教育淘汰,却也在绝境中逼出了奇迹——2016年创立宇树科技,研发出登上春晚的机器狗,甚至让黄仁勋、马斯克为之买单。
如今估值超10亿的宇树科技,被网友戏称“语数科技”(谐音“语文数学”),暗讽创始人外语短板。
但王兴兴用事实反驳:“动物被基因锁住不能说话,但机器人可以突破限制。”
他的故事让无数家长反思:当孩子在某领域闪耀如蝶,是否还要用统一的“英语枷锁”困住翅膀?
评论区已炸锅:有人高呼“赶紧取消英语必修”,也有人坚持“语言是基础不可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