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消费市场即将到来之际,大家的目光都聚焦于那些在过去几年表现不佳的行业能否实现洗牌、复苏。一方面,零售、儿童亲子等品类在2023年接连遭遇寒冬;另一方面,国家发布的“提振消费新十条”政策似乎为这些下行品类带来了一丝曙光。那么,究竟哪些下行品类将迎来翻身机会?
市场现象:消费品类下行的潜在原因
近年来,随着线上消费的迅速崛起,实体零售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数据显示,2024年网上零售额已突破15.5万亿元,同比增长7.2%,而同期限额以上的实体店商品零售额仅增长1.9%。这一现象十分显著,显示了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线上购买那些“刚需型”商品,对于线下购物中心,他们更关注的是“体验价值”。这使得购物中心的角色定位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受伤的下行品类:零售与儿童亲子行业的艰难时光
在这场消费变革中,有两个品类显得格外受挫:零售和儿童亲子。根据赢商大数据监测,对比2022年,2024年全国600多个购物中心中,零售和儿童亲子业态的占比都有明显下滑。从零售品牌来看,女装、鞋类等多个服饰品类正在经历洗牌,甚至奢侈品、钟表等高端消费品也未能幸免。
对于儿童零售市场,也同样面临着整体下行的压力。如今孩子的消费品类日益丰富,消费者在儿童教育、玩具等方面的选择也更加多元化,这使得以往线下的孩子相关的传统商业模式面临挑战。家长们不再仅仅把目光投向线下店,而是更青睐具有更多互动性和体验感的消费场景。
政府政策的助力:重振消费仍需探索
面对当前零售业的诸多问题,国家发布的“提振消费新十条”包含了针对提升消费能力、增加优质供给、改善消费环境的多项措施,令人期待。然而,不同品类想要从当前的低迷状态中反弹,必须深刻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消费者行为的转变。商场需要更聪明地选择入驻品牌,以满足日益多样化和差异化的消费需求。
消费趋势的变化:从“购物中心”到“体验中心”
如今,越来越多的购物中心开始了“去购物化”的转型,向更注重体验价值的方向发展。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其实更希望得到的是品牌态度、场景体验,因此购物中心必须理性认识到这一点,让更多的品牌入驻,使消费者在购物中心里不仅有购物行为,更有愉快的体验。
针对上述变化,购物中心也在摸索着各种创新策略。近年来,许多购物中心引入了集合餐饮、美食、儿童游乐等多元化业态来增强竞争力。例如,儿童产业的餐饮、教育等商家纷纷在多种形态中找到生存之道,构建完整的生态圈,通过娱乐、交流和消费达到复苏的目标。
翻身之路:还有哪些品类能迎来曙光?
尽管大环境困难重重,但绝对不能忽视的是,市场中依然存在着潜力可挖掘的品类。例如,一些品牌通过独立设计、个性化服务等手段成功聚焦目标消费群体,形成自己的特色,逐渐赢得了市场份额。
以年轻人喜爱的潮牌为例,诸如ablueberry和AIMEEWQ等品牌凭借其独特的风格和市场定位,近年门店数量均有所增加。他们通过社交平台进行宣传,实现了线上线下动销的互动,展现出了良好的市场适应性。
此外,虽已经历过甩卖的汽车4S店也正在悄然转型,重塑品牌形象,增加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特斯拉、蔚来等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沉浸式体验、社交活动等方式,拓展了与消费者的连接。
结语:前行之路不再是单一模样
2025年,商业市场充满挑战与机遇。尽管目前消费市场尚处于低迷期,但不代表所有品类都没有反弹的机会。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竞争环境的复杂化,零售市场的形态也必然会随之变化。
因此,企业和品牌应当时刻保持灵活应变、积极进取的心态,以确保紧跟市场变化的步伐。未来的商业环境不会是单一的,唯有重塑经营理念、明确市场定位才能在复杂的市场条件中寻求新的突破。每一个品牌都有机会在此番消费变革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迎接属于他们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