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4月13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将在北京亦庄举行。比赛临近,参加本次比赛的人形机器人们做了哪些赛前准备?具体赛制又如何呢?让我们跟随记者一探究竟。
部分参赛人形机器人进行首次路测
来参加此次测试的是已完成报名的六家机器人参赛队,占到了所有参赛队伍的近四分之一。第一个出发的是来自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机器人。据介绍,天工机器人身高在1.8左右,相比较于其他的人形机器人,它的步幅大一些,这也是提高了奔跑速度。
随后出发的是来自北京昌平的松延人形机器人,小巧可爱的它很像一个小朋友在开心地奔跑。
要完成21公里的半马,基本上每个机器人都要在途中进行几次换电操作,每支队伍都有自己的保障团队进行保障,这就如同F1比赛中赛车要进入维修区更换轮胎是一个道理。
各队伍技术特点各异 测试内容不尽相同
参加测试的6支队伍,每家机器人的技术特点都不一样,大家测试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像这支来自上海的队伍,他们此行测试主要聚焦在机器人足底对路面的适应性。
路线共享赛道分离 确保人机安全
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在赛制上遵循“同步报名、同一赛道、同时起跑”原则,人形机器人与运动员将在起点同时鸣枪起跑。为确保人机安全,比赛全程采用铁马隔离或绿化带隔离的方式,机器人虽与运动员共享同一路线,但各自拥有单独赛道。
可更换机器人完赛 但会受到相应罚时
比赛过程中,裁判员和保障团队将紧随机器人跑者提供全程保障。而根据赛制,参赛队可通过更换电池或更换机器人完成比赛,不过更换机器人将受到相应罚时。
以往,人形机器人多在实验室等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定点测试,其性能验证局限于特定条件,此次马拉松赛无疑是对人形机器人综合场景适应能力的一次系统性检验。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梁靓表示,机器人马拉松代表的是科技和产业的一场马拉松,这次马拉松比赛也是一次科技和产业的起跑,机器人在赛道上的奔跑也象征着向着科技和产业的马拉松赛道上不停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