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红姹紫尽迷人,自古吟哦喜赞春”。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春情有独钟,他们将春光写入诗篇里,或表达喜悦之情,或感怀身世际遇,或传递相思之情,或抒发家国情怀……春天满含了人们美好的情感和希望,让我们在古诗词中探寻春天的足迹。
春天是充满诗意的季节,文人们以春景入诗,常常赋予春天各种各样的雅称。古时以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简称“三春”,诗人孟郊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在江南一带,人们将春天冠以“阳春”的美称,两汉时乐府诗歌吟出“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诗仙李白有“阳春召我以烟景”的妙句。春来万物生机盎然,一派葱葱郁郁,因此又称春天为“青春”、“芳春”,杜甫赞道:“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陈子昂在《送东莱王学士无竞》中作:“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此外,人们还根据节气、农事、传说等赋予春天九春、青阳、青帝、天端等诸多雅称。
当春风吹来缕缕柔情,绿意悄然映入眼帘,文人的诗情便如柳芽般冒了出来。韩愈把那种若有若无的绿意描写得令人叫绝:“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仿佛就在眼前;在乍寒还暖的春风里,贺知章吟道:“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当杏花、桃花、梨花在春风里竞相绽放时,“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赵嘏见到春光满园的惊喜,几乎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春日里,燕子也从南方飞了回来,白居易便作:“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让春天洋溢着活力与生机;春风把湖水掀起了涟漪,冯延巳触景生情,“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佳句流传千百年。
才华横溢的文人们还常常借用各种趣味的形式来表达在春日的喜悦之情:
春日
春还春节美,春日春风过。
春正日日异,春情处处多。
处处春芳动,日日春禽变。
春意春已繁,春人春不见。
不见怀春人,徒望春光新。
春愁春自结,春结讵能申。
欲道春园趣,复忆春时人。
春人意何在,空爽上春期。
独念春花落,还似惜春时。
这是一首复字诗,九十个字的诗中,参差错落地用了二十三个“春”字,句句嵌“春”而不生硬呆板,读来若行云流水,把百花吐艳、百鸟争鸣的明媚春景描绘得美不胜收。
咏春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
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
这首民间流传的《咏春》是一首同头诗,每句都嵌用了两个“春”字,写尽春景情意,妙趣横生、通俗易懂却回味无穷。相传才子纪晓岚游春时,也曾即兴作过一首咏春的同头诗:“春光春风春景和,春人路上唱春歌。春日临窗写春字,春闺女子绣春罗”,亦别具匠心。
除了赞叹春日生机盎然,表达内心喜悦,文人们常借春景抒发相思之情。王维曾作一首《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红豆产于南方,晶莹如珊瑚,常被用来关合相思之情,又被称为“相思子”。“春来发几枝”的轻声一问,便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与思念。
不仅思念爱人友人,春日美景还常常勾起文人们的思乡之情: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写作这首《泊船瓜洲》时,已经五十五岁了。在历经坎坷之后,他在辞官的第二年又被召进京。乘船路过瓜洲时,京城还远,家乡还未从视线中消失,内心便已期盼着能重回家乡。“又绿”二字,蕴含了诗人的希望,春风可以染绿江南的山水,却终究难以纾解他此时的思乡情结。
春景虽美,却也常勾起文人的家国情怀。如杜甫在《春望》中写道: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首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安史之乱后,杜甫被叛军俘至长安,目睹沦陷后的长安萧条零落,不免感慨万分。此诗抒发了诗人爱国、念家的情感,惟愿天下平安、战乱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