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扬子晚报副总编辑 孙庆
一晃33年过去了,亚运会从北京办到了杭州。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数字点火”历史首次(图/新华社)
33年前的此刻,我还是一名为北京亚运会顺利开幕而欢呼的大一新生,种种记忆至今历历在目。
生活在2023年的年轻人肯定难以想象北京亚运会的举办经历了多少坎坷………
△1990年9月22日,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开幕。(图/新华社)
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年筹办北京亚运会的过程中居然出现了资金不足的情况,最终一部分资金靠的是全国亿万民众的自发捐款。
如今网友津津乐道的“基建狂魔”,当年几十个亚运场馆的新建改建和修缮、亚运村建设能否搞定都是现实的问题。以至于工程总指挥张百发发誓:“亚运工程完不成,我就从北京的最高点-京广中心(51层)往下跳。”
一句话,从硬件到软件,从资金支撑到组织能力,北京亚运会都曾备受质疑。吉祥物取名“盼盼”,寓意为盼望亚运会和平、友谊和赛出好成绩。在我来看,真正的潜台词其实是急迫地希望、盼望、渴望去证明自己。
后来的这33年中,中国举办过不止一次亚运会、奥运会,还有包括世博会在内林林总总各种世界级盛会。这个世界上如果说哪些国家的大型活动主办能力可以“免检”,不管这个名单有多长或者多短,一定有中国的名字。到了杭州亚运会开幕之前,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人怀疑它能否成功,问题只有一个:它会有多成功?
从1990年的北京到2023年的杭州,其间发生了什么?
提供两个数字作为参考:1990年中国的GDP总量是1.89万亿元;2022年杭州的GDP是多少?1.88万亿元,排名全国城市GDP排行榜第九……即使把统计口径的差别考虑在内,这也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跨越。所以,还需要用举国之力来办一场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吗?还要靠它来证明什么吗?当然不必。
我们曾经借助亚运会这个窗口证明自己有能力有资格站在亚洲舞台中央,如今,富起来强起来了,站在亚洲舞台乃至世界舞台中央的我们,不需要再去通过这样的方式证明自己行。
世界杯足球赛这样的单项比赛,常会有一些国运凋敝的球队展现出超强的战斗力,但亚运会这样的舞台,确确实实就是综合国力的展示。中国的体育人已经无需背负着“中国体育行,证明中国行”的使命,他们不再苦大仇深地较劲,而是自信从容地展示,因为他们身后的时代背景是“中国行,所以中国体育行”。亚运会这样的舞台,展示、交流和享受成为主题就再自然不过。
好好享受在杭州的时光吧。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中国体育代表团精彩亮相(图/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