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发的《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暂行)》要求:“做好秸秆供需有序衔接,确保原料供应。”“推动以秸秆为原料进行编织加工,生产糠醛、非木浆纸、人造板材、降解膜、餐具等复合材料和工业产品。”对此,记者专访了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农业废弃物创新团队负责人裴占江研究员。
裴占江介绍,原料化应用是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指以秸秆为原料,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技术等方法制备各类(手)工业制品、化学品或化工原料的过程。比较常见的有利用水稻、小麦、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草编,主要产品有铁路运输草支垫、各种规格草袋、草绳以及精美的草编手工艺品等,其次是人造板材,其防火、防水、防寒、防噪音的特点,比传统的建筑要节约能耗。
裴占江说,秸秆作原料还有高值化利用方式。比如利用生物技术方法制备秸秆纸浆,我省典型企业在秸秆清洁制浆技术产业化方面已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起到了引领示范的作用。纤维素的产率可以达到20%以上,最大特点是全过程绿色无污染。
“除了可以作为造纸原料以外,秸秆还可以生产全生物降解地膜和各种模塑产品。”裴占江说,这么做的好处是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都能够被充分利用,固体副产物包括秸秆打包壤土、秸秆碎叶、各种杂质等可以生产有机肥培肥黑土,液体副产物含有丰富的腐殖酸和多种有益微生物,pH值在5以下,可以生产盐碱地改良剂和土壤调理剂。整个生产过程能够构建形成完整的农业绿色循环模式。
“秸秆原料化利用产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上都获得了较大进步,对秸秆利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应用及产业化前景广阔。”裴占江说。
▌来源: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