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中国  参数  设备  公司  服务  未来  行业  企业  教师 

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

   日期:2023-11-13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sicmodule.glev.cn/mobile/news/4609.html
核心提示:发烧、咳嗽、咽痛……随着秋冬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季的到来不少人反映自己或孩子出现了呼吸道感染症状据媒体报道多地医院儿科门

发烧、咳嗽、咽痛……

随着秋冬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高发季的到来

不少人反映自己或孩子

出现了呼吸道感染症状

 据媒体报道 

多地医院儿科门急诊、发热门诊

输液室等挤满了患者










北京天坛医院儿科门诊等候区

近期,多家医院门急诊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有患者称在医院急诊排了五六个小时。患者中儿童居多,但也有不少成年人“中招”,特别是老年人。

除了大众较为熟知的支原体肺炎感染、流感、新冠病毒感染,还包括细菌感染、诺如病毒感染等。

专家提醒,需警惕肺炎支原体与腺病毒、肺炎链球菌等其它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混合感染。

 多地发布提醒:

谨防各类病毒

戴好口罩必不可少




健康中国官方微信也发布提醒:



发热门诊排队

儿科门急诊爆满

近日,邵女士带着咳嗽了10天的儿子来到北京儿童医院。当他们中午赶到医院末梢采血窗口时,外面已排起了长队,号码条上提醒,“您前面有95位。”


北京儿童医院末梢采血窗口外排起了长队

同样被就诊人数惊讶到的还有桃女士一家。当他们从北京通州来到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简称“儿研所”)时,急诊已经排到了900多号。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了南方地区,且并非只有儿童“中招”。“我院对有发热、咳嗽的患者所在的发热门诊就诊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近半月来发热门诊患者有所增加。”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近日,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2023年9月全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发现8194例流感病例。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年龄越小

混合感染风险越大

中疾控发布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称,今冬明春我国可能会面临流感等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互或共同流行的风险。

卢洪洲介绍,国庆节过后,其所在医院就诊患者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核酸检测结果显示,核酸检测阳性率最高为肺炎支原体(34.33%),其次是甲型流感病毒(12.17%)和乙型流感病毒(5.79%),呼吸道腺病毒(2.76%),呼吸道合胞病毒(2.03%)。

他提醒,腺病毒和肺炎链球菌等可以与支原体混合感染,且患儿年龄越小,混合感染的风险越大。如果合并支原体感染,患儿的症状将会加重,家长应提高警惕。


正值季节交替

随着人员流动性和聚集性增加

感染呼吸道传染病的风险增加

请大家加强防范

 唐山疾控发布最新提醒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4天,平均为2天,临床表现一般为突发高热,咳嗽、咽痛,可伴寒颤,部分感染者可出现肺炎、心肌炎、中耳炎等并发症,可进展为重症甚至死亡。

学校、幼托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场所易发生流感暴发疫情。为做好当前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减少学校、幼托机构和养老院等重点场所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唐山疾控中心提示:

(一)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唐山流感疫苗接种地点

接种流感疫苗是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流感感染、减少流感相关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最为经济、有效的手段。居民可前往辖区内的预防接种门诊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医务人员、儿童等高风险人群建议优先接种。

(二)加强重点场所疫情防控

在流感流行季节,学校、幼托机构要加强流感的健康教育工作,倡导流感疫苗接种和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切实落实晨午检、缺勤缺课登记、传染病报告等各项防控措施。养老机构需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监测,一旦发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尤其是高龄老人应及时送医治疗,去医院前减少与他人的接触。

(三)做好一般性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呼吸道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保持手卫生,如勤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液,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 增强体质与膳食平衡。保持科学饮食起居,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

3.降低流感暴露风险。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流感流行期应少去人群密集场所。

二、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侵犯腮腺,儿童和青少年是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发病人群。发病后可造成多器官损伤并引起诸多并发症,是严重危害儿童及青少年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未接种过腮腺炎疫苗者普遍易感,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尤其是在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一般患过流行性腮腺炎后,人体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少有二次患病。

(一)出现症状,及时就诊

在发病初期将患者隔离治疗,防止病情加重及并发症的出现。同时对患者使用过的玩具、餐具等物品进行彻底消毒。

(二)接种疫苗

接种麻腮风疫苗可有效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三)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新鲜。

(四)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

科学饮食,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为“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病死率高,危险性大,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

流脑的主要传播形式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儿童和青少年高发,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流脑的潜伏期为2-10天,一般为3-4天。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头痛、呕吐和(或)有脑膜刺激征,婴幼儿可见前囟隆起。重症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或)感染中毒性休克。查体可见皮肤、黏膜出现瘀点(斑),瘀斑可迅速扩大融合成片。

流脑来势凶猛,发病急剧,但只要掌握发病规律,采取综合措施是可以预防的。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经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

脑膜炎双球菌具有怕热、怕冷、厌氧的弱点,因此要经常晒衣服,晒被子,晒太阳。居室内的温度要在18~20度,湿度在50~60%最为合适,每天开窗3~4次,每次约15分钟左右。每天用湿布擦桌子和地面,使室内空气新鲜而湿润。让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以提高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二)保护好容易感染的人群,提高免疫能力

在流行期内,与流脑病例密切接触的人员,前往流行地的人员均应该接种疫苗。

(三)及时发现病人,早期隔离、治疗

在流脑流行季节,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困倦乏力、咽喉痛等症状的病人应提高警惕。若病人出现高烧不退、剧烈疼痛、喷射呕吐等,应立即送医院检查,确诊者应隔离治疗。病人污染的环境、用品等要严格消毒,以防扩散。

(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要按时作息,保证睡眠,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五)少去或者不去公共场所

流脑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注意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感冒。


提醒身边更多朋友知道吧!


别样唐山整理发布
来源:唐山那些事儿、央视新闻客户端、健康中国、中国新闻网、唐山疾控等

本文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news/4609.html    歌乐夫 http://sicmodule.glev.cn/ , 查看更多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3001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