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莘县古城镇,有一个留存下来的最有价格的汗青文物-金代铁钟,咱们今天就来说说这个金代铁钟。
民国《续修聊城莘县志》记载“大钟在来钟寺,今移中山园。承安四年六月初六日锻造。”经文物部门测定,该钟通高2.9米,圆周长5.56米,底部直径1.77米,上部厚9厘米,下部厚7厘米,重8000斤。铁钟顶部为高0.5米的蟠龙形钟钮。钟体上部为植物纹,下部为云雷纹,中部以八卦纹界为四格,格内离别铸有“皇帝万岁”“重臣千秋”“法轮常转”“国泰民安”阳文大字,透露对君、臣、佛、民的祝福。
民间传说,说此钟原挂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的广济寺内,清顺治八年(1651年) 发洪水,大钟被吊挂钟体的巨型木架托起,由汾水入黄河,一向漂浮到范县。范县人见此钟来的溪骁,认为有神力互助,便捐献建寺,将钟挂起,此寺便取名 “来钟寺”。
2002 年,古城镇当局募集资金,筑台建亭,此后古钟免除了风雨侵蚀之虞
古城钟亭,下为一高4米的方台,砖混构造,北面为 “之”字形双向阶梯,上部有石雕护栏。亭高3. 8 米,六角重檐,红柱绿瓦,辅以木质雕饰,古朴典雅。亭的正面匾额书 “泽被八方”四字,裢联为:“亭披霞光,高处可察社情民意;钟鸣盛世,洪声再震泰山黄河。” 亭台周围为小广场,供公众游览休憩
古城镇当局鼎力成长经济的同时,多方筹资,精心设计,筑台建亭,重悬古钟,使传世文物喜获护佑,后世子孙得以永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