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中国  设备  参数  公司  未来  服务  行业  企业  教师 

发音基础|语言发声有技巧,一起来了解一下“虚声”吧!

   日期:2024-11-13     作者:caijiyuan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sicmodule.glev.cn/mobile/news/9529.html
核心提示:虚声一直是不少同学学习播音过程中的一大心结。在发声中虚声过多会导致字音偏虚,让某些本该“实在”的字音失去原有的字音色彩;

虚声一直是不少同学学习播音过程中的一大心结。在发声中虚声过多会导致字音偏虚,让某些本该“实在”的字音失去原有的字音色彩;在创作表达中,用声偏虚会导致整体情绪偏弱;在新闻播报中,用声偏虚则导致信息的权威性、可信度下降。

发音基础|语言发声有技巧,一起来了解一下“虚声”吧!

虚声过多有着诸多不利于表达的影响,但其同时也是表达中较为重要的因素。造成虚声偏多有很多层面的原因, 只有解决了这些原因,即“根”上的问题,发挥虚声的实际作用,才能为播音主持的表达增光添彩。

首先,要明确其概念。虚声是有声语言运用的一种形式,张颂老师在《朗读学》中是这样阐述的:“虚声是指声轻气多的声音,而不是指完全的气音。”虚声,是和实在响亮的“实声”相对而言的,有声语言的表达讲究虚实结合,即以实声为主兼用虚声,虚声的运用是有讲究的,不可随意使用。 在播音创作中恰当地运用虚声,有利于内容主题的揭示和思想感情的有效表达。

虚声偏多的 原因

(一)心理因素

人在什么情况下会用虚声

当一个人不自信或紧张时,在言语中的反映则是气提声虚,甚至是气停声凝;当一个人心态谦卑与人对话或表达内容不确定时,在言语中的反映则是虚声虚气,带有犹豫和疑问的色彩;当一个人受到巨大的惊喜或惊吓时,常常会用虚声表达“哇”或“啊”这些都是日常语言中人们自然的表达,也是最舒服、最合适的。

同样的状态和语言运用到播音创作当中,在不少执念于专业技巧的同学身上则会发生变形,变成机械式的吐字归音、气息吐纳。

一旦语句的气息状态不对,就能听得出来是心态不对、意思没有理解、感情没有到位,更有甚者只有单个字的形状,而没有整句话、整篇文章的情感与逻辑。

综上所述,我们需调整自我心态,要有强烈的职业感、专业感,即专业信念。

比如,在表达一篇文学稿件时,要有那种艺术表达的自我身份定位,例如,播读新闻时,是真正的信息传播、态度表达、社会关切;另外,要明确专业技巧与真情实感之间的关系,真正的专业性不是技巧突出,而是将技巧不露痕迹地融于真情实感之中,用技巧帮助内心真情实感的充分发挥。

(二)用声习惯

虚声偏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日常的用声习惯。针对这个问题,首先要调整交流心态,其次通过一定的技巧性训练破除这种习惯。

音域练习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扩大自己的用声区间,尝试用偏实的音色进行日常表达,不过要依表达内容选择用声,练习中充分开发自己的低音区、实声音色。

发挥虚声的 作用(重点)

虚声偏多虽不好,但也不能完全没有,不可矫枉过正。 用好虚声除调整自己的心态之外,更要练好气息。

针对练好气息这个概念,并非指大气量,关键在于对气息吐纳的控制。 只有掌握好气息的控制,才能在虚实之间自由转换,实现整体的虚实结合,语流自然,流畅表达。下面来说一说,虚声在播音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一)表达情感情绪,强化表达效果

前面已分析虚声过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心理。虽然从一方面看,不良心态造成虚声过多,但日常表达中,有些虚声用法是自然恰当的,我们要正确运用日常表达的状态,激发进行播音创作的表达,不能脱离于生活。

如生活中我们跟别人说“好啊”,表示应允的时候,一般较为轻松、自然,甚至“随意的脱口而出”,用声表现为虚实结合更偏虚。但不少人在播音表达中,过分追求字音的字正腔圆、归音到位,于是矫揉造作地说“好啊”,且发音整体过实。试想,一旦用声过实,往往会带来噎嗓子、甚至压喉色彩。

当然,所有的语言表达应看具体语境,这里的分析只做一般的情况解释。

通过对虚声的恰当运用常常可以深化思想感情的表达效果,比如在表达歌颂、惊异、爱怜等情感时,可以运用虚实结合的表达形式。当实声不能完全表达其意时,适当地使用虚声可以增强感情的表达,使表达效果更加具有色彩。

在使用实声的同时恰当的运用虚声,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诸如叹息、细柔、沉思、深切、梦幻、陶醉、喃喃细语、耳语、内心独白、悄悄话、衰弱等情状。

例如,将下面句子中的某些部分用虚声处理,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艺术效果。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这是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中的一段,在这段中,“荡漾”一词是这一小段中的重点,如果使用饱满的实声,难以使听众体会到作者想表达的那种优美的意境。但是,如果使用虚声来表达,就可以体现出作者在回忆往事时的复杂感情,让听众同样体会到沉醉在那种对美好往事的回忆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名作《虞美人》中的一段,在这首词中,最后一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这首词的结尾,同时也将作者复杂的感情融入到这一句话之中。

在表达这句话的时候,要运用虚声,将每个字缓缓地诵出,看似简单平静的表达,却能起到比放声高呼更让人感动的效果。将作者满腔的牵挂,满腔的惆怅充分的表达,也可以使读者感同身受。

(二)深化表达意境

播音员或主持人在进行语言表达的时候,如果能够将实声与虚声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常常可以深化表达意境。这种意境不仅在表达的情感层次上,也体现在时空的变化方面。

在表达距离和时间方面的时候,采用实声表达较近的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在时间和空间上较远的,用虚声来进行表达就显得更加贴切。

虚声可以表现出那种朦胧飘渺的的感觉,在给人新的感受的同时,也增强了与实声的对比效果,使整体表达显得更加丰富多样。

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中就有这样的句式:“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在表达这部作品的时候,要十分注意虚实结合的表达手法。在前半句“我在这头”可以用实声来表达,但是后半句,是感情和意境深化的部分,更适合用虚词来进行处理。

这样,听众可以通过作者的声音变化感受到诗中的情感。那种遥远的距离的无奈,那种分隔两地的辛酸,将时空的变化刻画得惟妙惟肖。

(三)促进语流

虚声可以促进语流,即语言的流动感。不少人在播读新闻时,常常会出现蹦字、说不清意思等问题。

分析其原因,从吐字、表达上看,是字尾归音不到位,对文章逻辑理解不准确等;从用声角度说,则是忽视了虚声的运用导致丧失基本语流。

日常说话都有起承转合、高低变化,如“喂,你是谁呀?”,简单的一个问句,放在任何语境下,都是有高低起伏的语气变化,会有虚声的运用。不少人在播音创作中,显得死板,就是因为没有虚声,只用实声,沉溺于“小实声”不用虚声的错误理解中。

所以,我们要明确语流中最重要的就是虚实转换所带来声音色彩的变化,这种变化促成语言的流动感,让语言充满情绪色彩而非一成不变。

在练习中,可以用日常说话的语流状态或虚实声状态,帮助确定播音表达中用声虚实度的问题,或者用唱歌的方式,寻找自然语流的感觉,这里选用的歌曲应该是对气息量和气息控制要求比较高的民族歌曲。

(四)对比实声,强调重点,明确目的

在新闻播报的学习中,重音一直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只有说对重音、说清重音,才能将一篇新闻真正的意思直接送到听众的耳边。重音,不少人直接理解为是加大音量或者说加重用嗓用喉的力度,使本该正常表达的一段内容变成声音的纸面文字。

日常表达中,重音除了加大音量(表达极端情绪时),更多是用虚实对比或结合快慢的虚实对比进行表现,一般是整体偏实,在需要给重音的地方放慢语速、用声稍虚。

其实这种用声不是纯技巧的,在表达态度的关键字词上用虚声表达是符合语境要求的。另外在一些长句子当中,更需要通过虚实对比,形成逻辑意义上的转折。

因此,在新闻播报或有些文艺稿件表达中,要先明晰意义,确定重音,形成虚实的变化后再进行表达,切不可见字读字,遇大就大,遇重就重。

在常规的播音过程中,虚实结合是常用的表达手法。要求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二者相互结合。在表达的过程中,如果想要强调语言中的重点,明确表达目的,就可以在用实声的过程中恰当的运用虚声,用这种变化来体现表达的侧重点。

这种表达手法,常常起到一种对比的表达效果,增强表达力度。在我们表达一个人安静的时候,就可以说:别人都在大声的谈笑,只有他一个人呆呆的坐着。这句话中的“呆呆的”就可以运用虚声的表达手法,在描绘出这个人安静的同时,也可以与其他人的开朗活泼相对比,强调了表达重点,升华了表达效果。

(五)帮助补气

遇到句子较长或者需要较大气量的稿件表达时,不少人会气促声急,用声从轻松状态立刻进入紧张的实声甚至是假音、破音。

我们日常表达中的气量是足以支撑我们的交流,尤其是遇到长句子时(特别语境可能会造成气量不够破音等情况),我们可以自然停顿或连接,既不会造成一口气不够用,也不会让句意产生断裂。

这归功于自然的虚声运用,往往在句中产生意思转换,或凸显重音时,通过虚声的运用进行补气,这种补气非常自然,不会造成其他表达上的影响。

如,不少五言或七言律诗中,根据句意或内容,虚实结合,才能保证两句一换气,或在虚声借气表达的同时,还能进气补气。

所以,无论在新闻播报还是文艺稿件表达中,我们都应该要学会正确地运用虚声,发挥虚声的用处,实现虚实自如转换。这样的话,也解决了简单的气息不够的问题。

虚声能用得好,其实也是气息控制得好,气息控制得好,其实是解决气息问题最为关键的。

结语

声音的虚实变化为播音员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合理地运用虚声也是播音员要努力掌握的表达技巧。

虚声是语言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表达效果。

本文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news/9529.html    歌乐夫 http://sicmodule.glev.cn/ , 查看更多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3001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