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由于身体机能发育还不完善,平时生活中很容易发烧感冒等,一旦出现发烧父母一定要重视起来,尤其是高烧呢,宝宝的抵抗力都比较低,一不小心就会生病,感冒发烧咳嗽是常事。那么,小孩发烧引起抽搐怎么办?小孩发烧怎么办?高热惊厥,也就是小孩发烧抽搐,在儿童中十分常见,患病率为5%-10%。
1、宝宝嗓子疼的病因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由感染引起,病原体是细菌或病毒;再就是由 鱼刺等异物造成的外伤。
2、当孩子诉说嗓子痛时,可看到其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赤肿大,并出现许多滤泡,甚至出 现血斑。有时还可发现白色的膜状分泌物。因感染的病毒及细菌不同,可有各种不同的病理 改变(尽管疼痛的感觉一样)。大多数情况下,仅凭肉眼就可以判断出病毒或细菌的种类。
3、虽说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因病毒或细菌引起的都有,但最多见的还是由病毒引起的感 冒。这种类型的感冒多伴有发热、流鼻涕、咳嗽等症状,也有只表现为嗓子痛的。在炎热的 夏季,小儿容易被一种能使咽部产生小水泡的病毒所感染。如果是婴幼和,不但会出现高热 ,还可能由于嗓子痛不愿喝水而诱发脱水等严重并发症。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家长要尽量避免孩子喝含盐分多及酸性的饮料,因这些物质容易刺激咽部而加重痛感。妈妈可以给宝宝服 一些稍稍冷却的淡茶水或牛奶。在孩子嗓子痛得十分剧烈的1~2天内,可能不想吃固体食物 ,这时家长不要过分勉强,因为短时间内不会造成孩子的营养缺乏。
4、有时小儿还会罹患一种叫作“手足口病”的疾患。患病小儿除口中有小水泡外,手心、 脚心也会出现水泡。游泳池热在小学生中比较多见。顾名思义,这种病大多是在游泳时被传染上的。游泳池 热不但造成患儿咽喉肿痛,还使孩子的眼结膜红肿发炎。除游泳池外,公共淋浴器、洗漱用 具也是造成该病传播的媒体。
退烧药:6个月内孩子不宜用
退烧药是每个家庭小药箱中必备的药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内科主任任立红介绍,发烧只是一种症状,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体温高于38.5℃才有必要使用退烧药,低于这个温度时,建议家长进行物理降温。
目前儿童常用的退烧药主要有两种: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一般来说,连续使用不要超过3天。重复使用退烧药,最好间隔4个小时以上。如果孩子连续3天服用退烧药物,但仍无明显好转,就需要前往医院诊治。
专家提醒,6个月内婴儿发热时不宜使用退烧药来降温,而应该进行物理降温,如松开包被、洗温水澡、贴退热贴等,能很快让孩子降温。
抗生素:非急性期不用药,要用就要用满疗程
什么情况下该给孩子用抗生素呢?任立红说,家长先要判断孩子病情,通常在细菌感染(血象高)的急性期需要用药,如果已经进入恢复期,还未开始使用抗生素,就不必再用了。急性期的关键判断点就是孩子是否难受,比如发烧的孩子退烧了,又恢复到活泼状态,就不是难受。
另外,抗生素一旦用了就要用满整个疗程,一般是5——7天,家长不能看到孩子病情好转就不用了。如果残留一些细菌的话,它会产生对这个抗生素的耐药性,每次用抗生素都不完全的话,最后会演变成超级细菌,到那时就没有药对付它了。
咳嗽药:止咳祛痰不宜一起服
关于咳嗽药,不少家长往往认为都是一回事。但专家提醒,“咳嗽药”明确分为两类,一类为止咳药(也叫镇咳药),一类为祛痰药。不同的病状用不同的药,两类药不宜一起服用。
祛痰药的功能是稀释或液化体内引起充血的分泌物,比如痰;而止咳药的作用是阻止身体反射或要咳嗽的欲望。“祛痰药和止咳药一起用,可使痰液阻塞在呼吸道内,痰内大量的病原体得以繁殖,会导致感染迟迟不能得到控制。但有些情况,如严重的咳嗽,特别是剧烈无痰的咳嗽,影响休息和睡眠,甚至使病情加重或引起其他并发症,这时则需要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少量服点止咳药。”任立红说。
还有一些兼有止咳、祛痰的中成药,如枇杷露、半夏露等,它们的止咳作用比较缓和,同时有化痰作用,可以根据病情选用。
1、宝宝发烧腹泻为什么不能打预防针呢?主要是会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接种疫苗后可能造成免疫失败;且加重原有的疾病(感冒、腹泻);容易出现疫苗接种异常反应。
2、宝宝接种疫苗后由于个体差异,有些宝宝会出现一些疫苗相关反应:如发热、散在皮疹;有些还可能有轻微腹泻(接种口服疫苗有可能出现)。如果在接种疫苗之前宝宝有感冒发热、腹泻,接种后可能会出现症状加重,也不利于观察判断是疫苗反应或是病情加重。
3、宝宝感冒腹泻吃了药的话再打预防针就会与其的药性冲突。同时,因为感冒发烧的时候宝宝抵抗力弱,压不住预防针的药性。是药三分毒,宝宝要写抗住了预防针的药性才能化其为己用。
4、预防针本来就是降低宝宝的免疫力的(短时间),如果宝宝这时候生病免疫力本来就差加上接种疫苗很容易加重病情,腹泻也会造成发烧的。生病的宝宝必须在停药三天后接种预防针。
误区一:
发热捂汗 可以帮助退烧
宝宝一发烧,家长就给宝宝穿得里三层外三层,或是干脆喝碗姜汤盖上大棉被。有的老人说,孩子发烧了很怕冷,千万别再受寒;有的家长则表示,穿得厚点是为了捂汗,孩子一出汗就退烧了。
“发烧捂汗往往越捂越热,容易造成捂热综合征,还容易诱发高热惊厥。”李栋方介绍,孩子发高热往往肢体循环会变差,确实可能出现头部滚烫、手脚冰凉情况,但不能一味盖被子或加衣服,正确做法应该是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开,让其充分散热,而手脚部位则要适当保暖。
“很多老人认为宝宝发烧了就不能洗澡,洗澡容易着凉。其实孩子发烧了洗热水澡更有利于散热。如果洗澡不便的话,用温水擦洗身体也是非常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李栋方表示。
误区二:
一发烧就应 立即吃退烧药
一对年轻父母抱着刚出生十几天的新生儿冲到儿科,焦急地告诉医生孩子发烧了,必须马上吃退烧药!“听说如果不吃退烧药,孩子持续发烧可能会烧坏大脑!”这对父母表示。
“其实这样做大错特错,新生儿不能使用退烧药。”李栋方介绍,事实上,2个月以上的婴儿才能“考虑”用退烧药,6个月以上才“可以”用退烧药。“因为新生儿体质弱,体表面积大,服用退热药剂量难以掌握,容易出现虚脱或者胃肠道的损伤。一般情况下,退烧药也是要体温到38.5℃以上才用,低烧不用使用。”
他表示,对于6个月以下的宝宝,通常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例如贴退热贴、洗热水澡等。“值得提醒的是,如果以前出现过高热惊厥,此次再次发烧,则来势比其他孩子更为凶险,对这类孩子应该积极退热,可以在体温38℃或之前就服用退热药,以求尽快降温。”
误区三:
高烧也不吃退烧药 怕影响医生诊断
孩子都已经烧得满脸通红了,家长见到医生还说没有给吃退烧药,说怕吃了退烧药,影响医生判断病情。
李栋方表示,最好随时配备体温计给孩子测体温,一旦高烧超过38.5℃以上,就应该及时吃退烧药。“吃退烧药一般不影响医生诊治患儿。现在门诊病人多,轮候时间长,孩子都已经高烧才抱来医院,一等还得三四个小时才能看病、治疗,然后缓解。长时间高热不处理容易造成孩子高热惊厥、晕厥等情况。”
误区四:
输液一定 会退烧快一些
据儿科医生反映,常有家长主动要求给孩子输液,认为输液孩子可以快点退烧,快点回学校上课。
“其实小儿发热治疗,原则上是不用给予输液的,因为绝大部分孩子的发热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李栋方介绍,这些感冒都有“自限性”,其发生、发展、消退都有一个过程,输液并不见得使其病程缩短。
“扎针补液对很多孩子来说也是一个痛苦的经历,存在过敏风险,而且治疗时间长,会耽误父母正常工作时间。总之,它不是医生治疗孩子发烧的首选办法,但很多家长热衷当‘内行’,坚持要输液治疗。”李栋方表示,当长时间高热不退、患儿精神不佳、进食差,或者不愿选择口服药物时,除了常规的退热手段外,一般才考虑输液。
“其实补液不是可以帮助退热,而是为了静脉给药,补充水分,预防脱水,改善电解质平衡。补了足够的液体、糖和电解质后,患儿会感觉舒服一些。”李栋方解释。
误区五:
中药敷脚底退热 没毒副作用
记者了解得知,还有不少笃信中医的父母或长辈,会自选中药给孩子敷脚底,希望性凉的清热退烧药材能够帮助其快速降温,而中药温和,不会伤及孩子身体。
对此,李栋方表示,是药三分毒,中药与西药一样,如果有疗效,则势必也有毒副作用存在。“之所以很多市民笼统地认为中药安全、没毒副作用,是因为没有人去详细研究、标明每味中药的毒副作用,而西药的说明书往往描述有各种各样的副作用,虽然看似吓人,却是说明该药得到充分的临床试验和疗效验证。”李栋方介绍,在选药方面,年龄越小的孩子越要要求使用安全性高、经过循证医学检验过的药,这是儿科用药的原则。“中药在很多慢性疾病、感冒发烧、骨伤等疾病的效果是非常好的,目前西药房里也有很多中成药。但是对于婴幼儿而言,中药口感不佳,而且分量很难把握,需要按照医嘱来使用。至于敷脚底退热,或为物理降温途径之一,但效果因人而异,不一定人人奏效。”李栋方表示。
宝宝发烧抽搐在医学上称为“高热惊厥”,这主要由于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如大脑皮质的抑制功能差,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兴奋容易扩散而引起抽搐。
一般来说,6个月至4岁的婴幼儿,尤其是经常感冒发烧的宝宝,更容易出现高温惊厥。抽搐的时候,多数发生于宝宝高热时,比如体温在39℃-40℃,持续时间比较短,约2-3分钟,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抽搐停止后,患儿也随之清醒。
宝宝发烧抽搐怎么办
工具/原料
毛毯
温水
退烧药
方法/步骤
调姿势
宝宝痉挛时,让他平躺在床上,确保不会碰到任何尖锐、锋利或坚硬的物体。稍后,让孩子侧卧,使他能呼吸顺畅,并且防止唾液或呕吐物堵塞气管。不要试图把孩子的嘴掰开,因发烧或其它一些原因而出现痉挛的孩子并没有咬破自己舌头的危险。
勤通风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脱衣服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擦温水
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本文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quote/10881.html 歌乐夫 http://sicmodule.glev.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