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设备  参数  行业  机械  教师  系统  公司  企业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日期:2024-12-17     浏览:88    移动:http://sicmodule.glev.cn/mobile/quote/12848.html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当前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希望大家喜欢!

  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欢迎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增长很快,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一名大学生的前途,更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就业政策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

  1.一些长线专业就业比较难。我国的高校目前的一些长线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讯工程、汽车工程、金融学、国际贸易、法律和临床医学等专业毕业生数量较大,而社会对这些专业的需求量并没有明显的增加,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状况,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

  2.一般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比较难。目前,在我国出现了一种用人的怪圈,各个用人单位普遍把眼光盯在985或211大学的毕业生身上,造成一些非重点院校毕业生就业难。

  3.高学历毕业生比专科和职业高中的毕业生就业难。目前,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业迫切需要一些动手能力比较强的毕业生,所以就造成了博士生和硕士生就业比本科生难、本科生比专科生难的现象,而我国的高校却都热衷于升本、创硕、招博,直接造成了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的局面。

  4.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目前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弊病很多,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不是靠能力而是靠“关系”几乎是人所共知的现象,谁的关系过硬谁就在就业中可以化解种种不利因素,而那些普通老百姓的孩子就业就比较困难了。

  5.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就业比较难。长期以来,社会上重男轻女的思想还存在,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女大学生就业比较难,有些用人单位排斥录用女大学生。

  二、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原因

  1.大学毕业生的供给和需求比例的严重失衡。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高校的急剧扩招,导致了这几年毕业生数量迅速增长,而社会经济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对就业的需要,从而导致我国目前在劳动力就业市场出现了大学毕业生供给明显大于需求的状况,这种状况造成了一部分高校学生的就业困难。

  2.高等学校的'发展不适合我国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滞后。这几年高校追求规模,导致一些学校盲目进行学科的拓展,使得原来的一些单科学校的办学特色都不复存在了,再加上专业设置不合理,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目前有的高等学校一味追逐学科的大而全,追求上层次、上档次,追逐一些热门专业,但是由于忽视了师资的建设水平,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实践条件的滞后,培养的学生能力比较差,质量不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毕业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也造成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

  4.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上也存在着严重的错误,缺乏正确的引导。首先是很多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往往把薪酬、待遇和工作地区看得很重,不切合实际,把工作的重点过度集中于东部大城市,而在我国的中西部和一些二线中小城市却对毕业生有着大量的需求,而大学生们却不愿意去。其次是社会的一些偏见和毕业生父母对当今就业形势的认识也严重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很多父母不切实际地希望孩子的就业岗位是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

  5.部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困难。目前我国的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对毕业生的工作经验等要求比较高,或者是对毕业学校要求比较高,普遍要求为985或211高校的毕业生,这些人为的壁垒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

  6.一些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和自主创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高校没有把就业和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教师缺乏对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工作有针对性的指导。有些学校就业和创业指导工作往往是在毕业前才匆匆忙忙进行,因此他们对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指导也就缺乏针对性。

  7.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不完善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几年来,国家虽然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和措施,比如国家出台的大学生中西部支援计划,支援偏远落后农村的教育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等,对于大学生就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自主创业方面实行了很多优惠政策,国家在自主创业审批、创业资金援助、税收减免等诸多方面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尽管如此,国家在大学生就业政策方面还缺乏一些政策和措施,诸如国家还没有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具体保护政策,大学生就业的岗前培训政策,对就业中的一些歧视现象还没有相关的制约措施,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

  三、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相关对策

  1.国家应尽快制定和完善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政策法规,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工作。国家还应尽快制定一些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服务农村,到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去就业和创业;各级政府要把毕业生就业和创业工作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内容来安排,要提高对解决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工作的认识,努力创造条件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

  2.高等教育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改革的力度。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专业结构、教学内容、实践环节、课程体系的改革,要彻底改革高等教育目前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自主动手能力,使其更加符合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把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以实现大学生顺利就业。

  3.高等学校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和创业工作的理论研究,还要把建立专业化的就业和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列入学校的教师管理范围。要对从事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指导工作的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拨付专项资金选派他们到各级人事部门进行锻炼,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吸收一些具有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和创业指导队伍中来,可以是专职的,也可以是兼职的,在学校形成一种合力,确保学生充分就业。

  4.大学生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更新和转变自己的就业和创业观念。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必须不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自己对实际工作的动手能力。只有掌握了过硬的业务本领和专业知识,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同时也要求高校教师要教育大学生能够对自身能力水平及就业市场状况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评估,形成较为理性的择业行为,缩小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同时要把就业的着眼点放在基层一线。

  5.国家要制定政策积极鼓励并支持高等学校毕业生自主创业。“90后”大学生生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很多有着强烈的创业愿望,他们身上有着以前大学生身上不具备的很多优秀品质,比如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比较快,但是他们身上也有许多劣势和不足,因此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无论是从家长、学校还是从政府的角度都应对大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扶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今后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新趋势和新途径,也是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如果我们把大学生自主创业这项工作抓好了,就会大大减轻我国大学生就业工作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压力。国家要制定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把大学生自主创业纳入国家大学生就业体系。

  总之,通过大学生自己的努力和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国家的相关政策措施的保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定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大学生是国家各项事业的主要建设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实现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迅猛增加,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其就业问题,不但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1、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1.1随着毕业生总量压力进一步增大,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同时2014年上半年全国民营企业有6.7万家倒闭,2014年,高校毕业生有727万名,相对去年增加28万,外加去年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高校就业人数高达810万。

  1.2现阶段,中国的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压力、财政债务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压力,使得政府下决心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成为大概率事件。2014年,中国经济已悄然进入新“拐点阶段”,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这使得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同时也受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

  1.3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回落,出口增长乏力,致使大量的企业减员或倒闭,加上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据有关统计,中国的GDP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减少就业岗位100-200万人。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有30万至50万人失业。

  1.4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统计数据表明,2014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呈现突出特点:理科类就业率较高,就业率较高的前50个专业,就业率均超过了全国本科平均91.8%的就业水平。排名前五位的建筑学、安全工程、地质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护理学专业,都是理科专业。

  2、影响大学生未来就业因素分析

  2.1国家就业政策。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还不完全适应。以干部身份和户籍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统筹管理不协调,导致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政策不平衡,毕业生在地区之间、企业与机关事业之间流动仍然存在障碍,毕业生身份转换困难,就业渠道不畅通。

  2.2专业之间供需不平衡。随着经济及社会的发展,所需不同专业的人才也在随之改变,再加上有些高校为了招生所开设当时热门的专业,等到毕业的时候热门变冷门,导致供过于求,进而使许多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而冷门变热门的专业则供不应求。

  2.3就业流向不平衡。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高校大学生毕业后的流向还是比较倾向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及沿海的一些大中城市。而相对来说比较偏远的地方在吸引人才的.各方面的力度比较薄弱,最终导致经济发达的地方人才济济,而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则很难吸引到高校毕业生。

  2.4存在性别歧视。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存在性别歧视。由于部分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只招收男生而不接收女生,即使是那些德才兼备、学业突出的女生往往也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女生就业难的现象普遍存在。

  2.5不当的择业观。大学毕业生就业,无疑要受到父母亲戚、教师朋友、社会舆论的影响。人们的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许多大学生轻视工厂的实际技术工作,向往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去,从而导致了就业观念重视为官的倾向,轻视了承担实际技术工作等职位角色,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择业时选择方向的困惑。

  3、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3.1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深化教育改革,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建立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发展规划、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办学评估、经费投入、领导班子考核等工作与毕业生就业状况挂钩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3.2在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中,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根据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具体领域进行过去传统学科的改造和调整,新建一批更具有综合性的新兴学科,或者对传统的学科进行充实和更新,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在高等学校的专业调整中,要改变过去的对口性,增加适应性的改革方向。

  3.3发挥市场的作用,完善就业市场。企业要加大与学校的合作。加大与学校的.合作,多提供一些践机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难的问题,重要的是把握好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难就难在就业市场不完善。积极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作用。

  3.4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大学生要认清形势,面对时代的发展,重新审视各种职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适应就业制度和就业方式的转变,破除传统的精英式就业观念,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正确认识和掌握就业原则有助于大学生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有助于个人才能的施展和职业理想的实现。

  3.5择业与创业相结合,增强心理承受力。坚定的自信心是成功的源泉。无论才干大小,成功首先取决于自身坚定地自信力。对于择业中的大学生来说,要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性格,克服心理障碍,激励起心中的希望,在选择职业时充满信心,积极面对。除了自主择业之外,大学生自身也可创业。

  4、结束语

  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主体需要的是贡献自己力量的机会,而一个合适满意的工作将有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国家、学校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应该各尽其力,促进大学生就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高校、企业、社会及大学生等各方面共同的努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相关文章: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之深层分析03-03

女大学生就业求职难原因分析02-19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1-18

实例解析大学生就业难原因(案例3)11-28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难点原因及对策11-23

新失业群体就业形势及对策分析03-28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究竟难在哪?11-18

大学生真的难就业吗?11-11

本文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quote/12848.html    歌乐夫 http://sicmodule.glev.cn/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行业动态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3001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