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参数  行业  机械  教师  设备  系统  公司  企业 

原创曾国藩:成大事者,必经历3种磨炼

   日期:2024-12-26     浏览:70    移动:http://sicmodule.glev.cn/mobile/quote/13868.html

民间流传这样一句俗话:“中国5000年,圣人两个半。”

原创曾国藩:成大事者,必经历3种磨炼

两个圣人分别指孔子和王阳明,而这半个圣人,指的则是曾国藩。

从六次考秀才不中,到拯救清廷于水深火热之中,最后被人们称为圣人。

纵观曾国藩的一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磨练,而其中最关键的三种磨炼,最终成就了他辉煌的一生。

心态的磨练

曾国藩从小在资质上就比普通人愚钝,他曾评价自己说:“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

别人看书两三行都看完了,他却还没看完一行。

在他同时代的大人物里,左宗棠14岁考中秀才,李鸿章17岁中秀才。

而他考秀才却六次落榜,会试又连续两次失败,直到27岁,才成功登第,被封为翰林院庶吉士。

但为什么他的天赋比不上其他人,最终的成就却高过任何人?

究其原因,在于他持之以恒,与困难死磕到底的心态。

他平日里读书,一本书没有读完,绝不碰下一本,一句没有读懂,绝不读下一句。

他曾说:“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进入翰林院之后的他,也曾踌躇满志,但当他看到翰林院来自全国的精英身上的学者风范、大儒本色时,他才发现,自己的学识的短浅和粗鄙。

为了洗刷自己身上的鄙俗之气,他决定脱胎换骨,立志做圣人。

他先学习司马迁和韩愈的文学,后又学习程颐与朱熹的理学。

无论多忙,他仍然坚持每日临贴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需满20页。

在家书中,他曾写道:“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也曾言:“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正是这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以及与自己死磕到底的恒心,让曾国藩的美德,常记于人心,让他的英名,长留于史册。

作家马丁曾说:“每一个强大的人,都曾咬着牙度过一段没人帮忙,没人支持,没人嘘寒问暖的日子。过去了,这就是你的成人礼,过不去,求饶了,这就是你的无底洞。”

人世间,没有人的生活是容易的,你若甘居人下,便可以自甘堕落,你若志存高远,便只能迎难而上。

说到底,每一个不曾被困难打倒的人,都有颗持之以恒的心,在别人看不见的背后,砥砺前行。

情绪的磨炼

作家胡夫兰德曾说:“世上一切的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功败垂成的,往往就是过度的情绪。”

越是有大智慧的人,越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

刚从乡下来到京城的曾国藩,不但见识狭窄,观念鄙俗,而且心浮气躁脾气差,因此常与人发生冲突。

有一次,因为某事意见不和,他便与自己的同乡郑小珊吵了起来,大家拉开之后,双方还指着对方破口大骂,甚至“问候”了彼此的家人。

从那以后,翰林院里的人,陆续都开始疏远他。

他的老师唐鉴知道后,让他通过写日记来反省自己的行为。

于是,在每次和别人吵架之后,他都会把经过记在日记里,然后进行反思。

就这样,在不断地犯错和反省之中,曾国藩慢慢成为了情绪管理大师。

左宗棠一向与曾国藩不和,两人断交之后,左宗棠更是逢人便骂曾国藩。

曾国藩知晓此事后,并没有像从前那样以牙还牙,而是对他的诋毁和谩骂坦然处之、毫不理会。

不仅如此,他还严格要求部下对左宗棠友好,不要回击,而且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还积极帮助左宗棠。

在曾国藩死后,左宗棠曾以学生的名义,送挽联赞扬曾国藩“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欺无负平生。”

从刚入京的人人避之,到后来的人人敬之,其中的原因少不了曾国藩对情绪的管理。

面对别人的辱骂,他选择以德报怨,如此才能成就他一生的伟业。

演说家安东尼·罗宾曾说:“杰出人生的秘诀,在于懂得如何掌控情绪这股力量,而不是被这股力量所反制。”

深以为然,一个能成就大事之人,必定不会因为情绪而影响自己的行为,即使心中怒火中烧,脸上依旧能不动声色。

正所谓:“发泄情绪是一种本能,能控制情绪,才是一种本事。”

懂得掌控自己的情绪,是一种涵养,也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智慧。

能掌控情绪的人,方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能力的磨炼

咸丰年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崛起,从广西打到湖南,甚至攻克了湖北省城武昌。

咸丰皇帝怕湖南治安不良,于是命令在家为母亲守孝的曾国藩协助本省巡抚兴办团练。

对官场厌恶的曾国藩,原本打算推去此事,但又想到自己曾立下的拯救天下之志,即使自己是文官出身,没有带过一天兵,打过一次仗,他仍然临危受命,选择投笔从戎。

在曾国藩心里,他清楚地知道,团练根本不顶用,要想对抗太平军,必须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

于是,他以团练为幌子,开始着手创建他的军队。

但因为并没有征得清政府同意,曾国藩一开始就遇到了无数的问题,但都在他不服输的精神之下慢慢解决。

没有办公室,他就借住在一户祠堂里,没有经验,他就在黑暗中摸索,没有军饷来源,他就硬着头皮去劝捐,没有军事技术,他就重金买回武器,自己反复研试,无人会造武器,他就自己设计。

虽然他开始只是一介书生,但是凭借他一腔爱国热血,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在一次次的失败之中,硬生生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军之策、行军之法。

最终打败了太平军,把处在危难之际的清王朝拯救了出来,也为清王朝迎来短暂的中兴。

俞敏洪曾说:“运气永远不可能持续一辈子,能帮助你持续一辈子的东西,只有你个人的能力。”

有的人凭借运气能暂时取得成功,但要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必须拥有与之匹配的能力。

一个人若想有所成就,必然要接受能力上的磨练,否则不可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只有功夫下得深,根基才会扎得稳。

易中天曾说:“吃苦的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

一个人的心态,如同飞机的发动机,为飞行提供能量,吃得了磨练心态的苦,才能飞得更远。

一个人的情绪,就如飞机的操纵杆,为飞行指引方向,吃得了磨练情绪的苦,才能避免误入歧途。

一个人的能力,就如飞机的两翼,为飞行保持稳定,吃得了磨练能力的苦,才能飞得更稳。

能吃天下第一等苦,方能做天下第一等人。

本文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quote/13868.html    歌乐夫 http://sicmodule.glev.cn/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行业动态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3001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