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亿欧网(ID:i-yiou),作者 | 王圆磊,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神华股价翻了6倍、陕西煤业翻12倍、兖矿能源翻10倍、潞安环能翻10倍,甚至连拉煤的大秦铁路,也创下了阶段性新高……A股煤炭开采加工指数涨幅约2倍,在红利指数中的占比由3.69%上升至24.12%,成为权重最高的行业。
过去二十年间,煤炭曾经历了“黄金十年”,后又迅速下跌,这两年叠加全球能源危机、地缘冲突等因素,煤价再次上涨,上市煤企又迎来了闪闪发光的好日子!
煤炭具有强周期性,受经济发展形势影响,近期业内对周期的讨论逐渐增多,诸如“穿越周期”“周期波动”“猪周期”等等,周期概念俨然成为了最热话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周期?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的相似。”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说过类似的话,诸如“人类不会从历史中得到教训,只会不停的重复历史。”
其实都是表达同一个意思,即人类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并且规律是有迹可循的。这里的规律,实质就是周期。
周期并非是现代经济学的独属。在中国古代哲学里,早在千百年前就已经总结道,“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宋朝大诗人苏轼也写道,“月有阴晴圆缺”,其实就蕴含着最朴素的周期原理。
在现代社会中,常常会看到有些人在短短几年内,找到通往财富的电梯,迅速实现暴富。而一旦成功后,往往又会被外界认为,“此人运气好”。其实,这里的“运”也有周期之意,言外之意,“站在了风口上。”
事实上,周期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比如,当一个人决定要买房时,一定会思考是当下买,还是几年后再买,毕竟在房价上升时期和下降阶段,买房的结果有天壤之别。
这些问题的背后,都有周期的力量。
大致来看,当前至少20个行业有周期性,包括煤炭、钢铁、航运、养猪等等,也就是说,这些行业会在一定时期内,经历上涨、下跌、再上涨,如此循环发展。因此,对于企业来说,自然就需要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
同样,对于个人也适用。“人生发财靠康波”,这是已故“周期天王”周金涛先生的名言,意思是一个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多次周期性机遇,如果能实现和周期同频共振、顺势而为,则有可能实现财富自由。
理论上如此,但问题是,国内外研究周期的专家学者、从业者不计其数,最终真正从周期波动中实现财富自由的人并不多。
一个摆在眼前的问题是,既然如此,为何还要研究周期?
周期到底是什么?诚如前文所述,周期可视为一种发展规律,在专业的经济和投资领域,周期是一位“老演员”,“上台”的频率非常高。
从分类上看,周期有很多类别。宏观视角下,对经济周期的划分包括库存周期、产能周期、债务周期等等。
而观察产业发展,至少存在20个行业呈现较强的周期性,包括前文所述的煤炭,以及钢铁、航运、养猪等。甚至,还有和投资相关的股市情绪周期,以及和公司经营相关的企业生命周期等等。
一轮完整的周期有的持续几年时间,也有的周期会持续长达几十年,典型的长周期如康波周期,可能很多人都听过“人生发财靠康波”,康波是什么?其实,就是一种周期理论。
简单来看,“人生发财靠康波”的意思是,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多次重大时代机遇,如果能实现和周期同频共振,抓住时代机遇就有可能实现财富自由。
这背后,就是周期的力量。
仍以煤炭为例,市场供需决定煤价涨跌,而煤炭需求强弱则和三大领域密切相关,分别是工业、房地产、基建。
2002年,国家停止煤电政府指导价,改由市场化探索,市场需求激增直接刺激煤价“高烧”,煤炭行业遂进入“黄金十年”。2008年煤价达到高点,叠加后期煤炭行业开始整改,煤价逐渐回落,到2012年底煤炭行业严重产能过剩,煤价跌入谷底。
2013年以后,煤炭行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小矿、贫矿得到出清,煤炭供给量持续减少,到2016年煤价触底后再次开始上扬,叠加近两年全球能源危机等因素,煤炭需求量大幅增加,煤价再次高位震荡。
可以看到,在过去二十年时间里,煤炭呈现出了强周期性。类似的还有养猪行业,周期特点更加明显,“猪周期”几乎每隔三至五年就要轮回一次。
期间,当然会产生众多造富的力量,上一轮煤炭“黄金十年”里诞生的煤老板,就是“能源财富浪潮”里的弄潮儿。
行业呈现周期属性,这就要求企业要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
纵观全球,凡世界级企业,国外巨头如可口可乐、微软、IBM、三星等,以及国内的华为、海尔、格力、比亚迪、娃哈哈等跨国企业,无不具备强大的“护城河”,拥有穿越周期波动的核心竞争力。
1987年,华为在深圳成立,当年成立之初业务比较单一,竞争对手也较少,但随着业务的持续拓展,在中国市场所占份额不断提高,竞争对手也逐渐增多。
并且,几十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市场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华为要想生存下来,不仅要战胜竞争对手,还要与周期作战,要跑赢时代,穿越牛熊市。
事实上,华为从最初的通信设备制造商,进化为如今业务覆盖数字能源、云计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业务横跨多个领域,和当初相比已经脱胎换骨,的确穿越了不同时期,也体现出了民族企业的强大韧性。
然而,还有很多企业,虽然曾经称霸一时,但最终都未躲过时代的重锤,未能穿越周期而永远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诺基亚曾以“摔不坏”的质量在手机市场霸占第一宝座,触屏手机、音乐手机问世后,诺基亚更是红极一时,但苹果手机、智能手机出现后,诺基亚行业第一的地位被悄然易主,自此,诺基亚手机无声消失。
时至今日,虽然诺基亚在通信行业依然拥有较大市场份额,但其手机业务早已被众多智能手机品牌所吞噬。
在顶级企业之外,还有腰部企业、初创企业等等,但很多企业都没有那么幸运,在一次次时代浪潮中,倒在了下一轮周期的起点前夕。
这无不揭示一个道理,对于企业而言,要想长期发展下去,成为百年企业,不仅要打败竞争对手,更要战胜最大的挑战——来自周期的波动。
周期不仅会为企业经营带来挑战,同样也会催生巨大的造富效应。或许很多人都有暴富的愿望,这固然需要个人的智慧和努力,但除此之外,必定也离不开周期。
细数不难看到,凡世界级顶级富豪,其背后皆有周期的力量。不过相比于周期这种专业词语,通常情况下,人们会更倾向于将其称为“命运”“运气”。
比如,在煤炭行业“黄金十年”里,诞生了大批煤老板,然而,很多煤老板并没有多么高的学历,但凭借家门口的地下“黑金”,挥一挥铁锹,便能赚得盆满钵满。
在地产业崛起之初,很多普通人可能并不懂得如何利用房产投资,仅仅出于生活的需求,在一线城市买了房子。
然而,楼市开启波澜壮阔的长牛后,房价持续往上蹿,房子迅速升值。按固定资产计算,这批人也都顺势成为了百万甚至千万富翁。
诸如此类,他们都恰好处于产业周期的上升期,也就是说,凭借“运气”,不用那么辛苦,便能赚得盆满钵满,成功“站在风口上飞起来”。这便是行业周期的力量。
事实上,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确产生过多次财富浪潮,其背后也能看到周期的影子。
关于财富浪潮的划分众说纷纭,但大致相差无几,若从社会层面来看,笔者更倾向于五次浪潮。通过这五次浪潮,也能看到周期的造富威力。
1.第一次是乡镇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乡镇政府指导下,根据当地营商环境开办企业,以此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
在这波浪潮下,涌现出了一大批乡镇企业。截至1997年底,中国乡镇企业生产总值达2万多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超过27%。
造富效应非常明显,诞生了众多乡镇企业家,比如,江苏的吴仁宝(曾任华西村党委书记),浙江的鲁冠球(创立万向集团)、徐文荣(创立横店集团),内蒙古的牛根生(创立蒙牛乳业)等等。在富豪们的刺激效应下,直接催生了中国社会的财富意识和财富观念。
2.第二次是资本市场。1990年12月,深交所和上交所开业,标志着资本市场正式诞生,造富大潮从此开启。从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飞乐音响开始,到2020年,30年间中国股市波澜壮阔,已然成为居民财富的重要“蓄水池”。
来看一组数据,2010年是资本市场建立20周年,当年上半年,有175家公司实现IPO,在不到120个交易日内,诞生了600多位亿万富翁。
此外,还直接催生了一位顶级富豪。2010年5月,海普瑞在深交所上市后,实控人李锂及其家族以400亿元财富,位列《2010海南清水湾胡润百富榜》第二名。
从1990年至今,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还在持续,并且伴随着金融强国建设,A股还将不断发挥威力,成为中国居民财富的重要聚集地,在资产配置中留下强劲的波澜。
3.第三次是地产崛起。1978年以前,中国人可能还未听说过“房地产”这个词语,但这并非关键,重要的是,横跨一个时代的财富大潮正在孕育之中。
1980年1月,中国第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成立,标志着房地产行业从无到有,具有开创性意义。
1990年起,地产业正式拉开了开发的大幕,大批房企纷纷成立,到1993年底,中国房地产公司激增至3万多家,数量上翻了10倍,其中很多创始人日后都成了富豪排行榜上的“常客”。
2003年后,一线城市涌现大量“天价”住宅楼,每平米上万元,甚至部分地区房价每平米高达十几万元,“房奴”“房地产”成为这个时代最宏大的叙事。
在长达20多年的房地产牛市中,如果在大潮开启时,“在城市,即使闭着眼买房,如今也都成为百万甚至千万富翁了。”
当然,房地产行业在一路上涨行情中也引发了各种问题,招致了种种批评,但不可否认的是,地产业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中,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广度,留下了极为震撼的一道造富风波,极大地做大了社会“财富蛋糕”。
4.第四次是能源提速。典型代表是煤炭行业,2002年,国家停止发布煤电政府指导价,改由市场化探索。消息一出,市场需求激增刺激煤价狂飙,催生了长达十年的煤炭“黄金时代”,造就了中国财富史上最奇葩的一个群体——煤老板。
以山西朔州、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为主要城市组成的广袤区域,被称为“中国的煤炭金三角”,鄂尔多斯被称作“大漠上的迪拜”,榆林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地下埋藏的千亿吨“黑金”,构成了这个时代最惊心动魄的造富锚点。
截至2011年底,在陕西榆林,亿万富豪超过7000人,神木市(县级市)千万级富豪一度能站满广场,街边烟酒店都能年入百万;在鄂尔多斯市,宾利、劳斯莱斯、迈巴赫、宝马、奔驰等豪车超过3000辆;山西煤老板组团买房、进京“扫楼”等等,有关煤老板的财富故事,勾勒出中国能源行业狂飙的一个注脚。
当然,在煤炭行业发展过程中,“黄金十年”后便进入了漫长的下跌。这背后也体现了煤炭产业的强周期性(笔者此前进行过报道《陕西一个县,批量造富翁》)。
5.第五次是网络与电商齐飞。2000年,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节点,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持续时间最长的“造富浪潮”汹涌而来。
彼时,新浪、网易、搜狐等纷纷登陆纳斯达克,敲开了中国的门户网站时代。
这一波财富浪潮是互联网与电商的深度绑定,仅仅一年后,中国B2B网站数量便增长至1345个。大批留学生回国,纷纷投身互联网大潮。2022年至2012年,十年时间里,中国电商企业激增至2.49万家。
互联网与电商造富浪潮的特点是,互联网精英们的财富,以普通人无法理解的程度指数级狂飙,真可谓“忽如一夜网络开,亿万富豪电商来!”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张一鸣、黄铮等等,皆成为了这波浪潮的弄潮儿。
时至今日,这波浪潮依然还在持续,并且不断演变、持续进化,呈现出难得的超长周期性。
总结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涌现的五次造富浪潮,可大致概况为信息差造富、“下海”造富和产业造富,诸如乡镇企业、万元户、“倒爷”、双轨制、国企改革、房地产、互联网、微商、人工智能、短视频等等,一大批蕴含着无限财富的“昂贵”名词,相继在时空中闪耀。
由此催生的富豪群体也日益庞大,据《2012胡润财富报告》,截至2011年底,中国内地千万级富豪,首次突破100万人大关,高达102万人。其中,亿万级富豪人数达6.35万人。
而据胡润百富等联合发布的《2023中国高净值家庭现金流管理报告》,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地区拥有千万人民币家庭净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达211万户,比上年增加5万户。平均来看,大约每700个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拥有千万元资产。
经济运行总是呈现周期性,对于梦想暴富的人来说,如果没有赶上前五次时代机遇,依然还有在下一次财富浪潮中“踏浪”的机会。那什么时间将开启下一次财富浪潮?
“人生发财靠康波”,康波周期一个轮回大约是50年-60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半个世纪的时间相当漫长,漫长到足以要用一生去衡量!
但是,也不要灰心。因为除了康波周期,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周期性机遇,周期持续的时间不同,也会催生不同程度的造富效应。
基钦周期,1923年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基钦提出,这个周期持续时间仅三年多,能抓住基钦周期利用周期力量,同样也能实现财富增值。
不过要注意的是,基钦周期是由库存变动和生产调节驱动的,也就是说,要踩准基钦周期需要对各产业有深入的理解,并且能根据生产价格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等指标,判断出产业的发展阶段。
法国经济学家克里门特·朱格拉也提出了朱格拉周期,朱格拉认为,设备的更替会造成产业变迁,因而会形成循环波动。设备从开始使用到报废的时间,大约为8-10年,因此朱格拉周期的时间跨度大约也是8-10年。
举个例子,2009年,在国家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下,建筑业、工业产能开始激增,于是开始大规模采购机械设备,但经过8年左右时间的应用,到2017年前后,大部分设备都已报废,因此2018年在触底后,旋即又开启了新一轮的大规模采购。无他,需要更新换代。
比较著名的周期理论,还有库兹涅茨周期,持续时间更长些,大约为18-20年,主要驱动因素为地产业和建筑业。
不过,因中国房地产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因此观察这方面的周期走势,可以以美国地产业为样本。
所以以此来看,再结合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包括出现的政策周期、市场周期、信贷周期等,基本可以确定的是,每隔几年,甚至每隔几个月,便会出现一次周期效应。在此过程中,当然存在众多财富增值的机会。
但可惜的是,“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但一做就错”,在现实生活中,也很难准确判断周期走势,“精准抄底,高位逃顶”,这可能只有上帝才能实现!
穷尽智慧,最后每次都说同样的话:“如果当时……要是我……就发财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继续研究周期?以精英群体——企业家来看,尽管很多企业家也在研究周期,但为何企业就是逃不掉衰落的结局?
纵观全球商业史,能真正穿越经济周期的顶级企业,实际上寥寥无几。换句话说,站在周期这个对手面前,人类必然失败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经济周期是经济和投资领域的专业词汇,近两年受宏观经济发展态势影响,周期被提及的频率大幅增加,开始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
简单来看,经济周期的主要表现是经济扩张和经济萧条。经济扩张时,包括房地产、工业、能源等重点产业都会处于上升期,置身事内会明显感受到时代的推背感,“行业推着人往前走”,就是这个意思。
但经济萧条时,则消费下降、投资减弱、出口疲软,很多人开始减少消费,把资金存在银行,以此抵抗未来风险。投资机构也纷纷降低“出手”的频率,商品大量堆积,库存压力逐渐加大,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不仅是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其实放眼过去,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发展也一直呈现这种周期规律,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众说纷纭。如果用经济学家们的解释,大致来看有两种主流观点。
一是自由状态下,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本身存在内在缺陷,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经济繁荣会导致生产过盛,经济萧条又会出现需求不足。
那怎么办?这些经济学家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一定程度上发展计划经济,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要进行有效调控,干预市场发展,进而“熨平”经济周期。
二是经济发展本身并不存在内在缺陷,主要原因是受到了政府干预,比如各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才导致出现了周期性波动。
自然,后者也提出,为了解决“虚假繁荣”或经济衰退问题,政府应该减少或放弃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
这些都是比较专业的解释,但可惜的是,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这两种观点及方案都无法有效解决经济衰退或萧条,经济周期依然会“我行我素”,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那么原因到底为何?
来看一个案例!
仍以煤炭行业为例,2002年,国家停止发布煤电政府指导价,市场需求激增,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煤炭价格快速上涨,短短几年时间里,从每吨几十元,增长至上千元一吨。
“挖煤”的利润效应非常可观,吸引了大量企业、个人纷纷进场“掘金”,一个粗犷的行业繁荣周期拉开大幕。
这带来的结果是,煤炭开采量持续骤增,直至出现产能过剩,并且在此期间,安全和环保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关注。
2008年,煤炭亢奋曲线达到顶点,一场金融海啸震撼全球,煤价直线下滑,以山西省为代表的重点采煤区加速整改。2013年后,煤炭行业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开采与供应量得到下降。
但2016年以来,尤其是近两年,煤炭供应量下降后,又出现了供不应求,于是煤价再次上涨。
可以看到,从煤炭产业的上涨与下跌中,完美体现出了周期的本质——人性,这是影响煤价波动的核心因素。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看到某个领域能产生巨大财富效应,众人便会蜂拥而至、进场“掘金”,这是人性的贪婪。
而最终呈现的结果,便是经济周期的剧烈波动,包括上涨和下跌,则是人性的恐惧。
20世纪著名投资大师威廉·江恩曾总结道:“历史之所以重复,是因为人性的弱点。”
人性无法被消灭,恰恰因此,千百年来,无论是经济发展周期,亦或社会运行周期等等,一直在进行着周期轮回。“万事万物皆有周期”,霍华德·马克斯如是总结。
值得一提的是,人的所有交易行为,包括进场“掘金”与清仓保护资产,都是为了财富,这是人的本能使然,也即是人性。遗憾的是,人类向来很难认识自己,洞察人性也并不容易,要想真正洞察周期,难度可想而知。
当然,把这些问题归结为人性,似乎总是绝对正确,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关键因素?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有关周期产生的根源,历来众说纷纭。
把视野放大,由一个产业上升到世界经济史,从18世纪人类发明蒸汽机开启工业革命,至20世纪末,在长达两百多年时间里,世纪经济已经经历了完整的四轮康波周期。
第一次是发明了蒸汽机,开启了纺织机工业时代;第二次是钢铁和铁路时代,催生了安德鲁·卡耐基等世界顶级富豪;第三次是电气、化工、汽车;第四次则由电子、核能、空间技术为驱动。
可以看到,每过几十年便会产生一次重大革命性技术,人类社会就会发生质的变化,主要原因即是科技的推动,这恰恰也是前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康德拉季耶夫将此总结为康波周期的重要原因。因此,判断周期的产生根源,理应还要考虑技术维度。
21世纪以来,互联网大潮汹涌澎湃,信息技术、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第五轮康波周期已然拉开了序幕。
按照周期理论,经济运行总会存在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在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投资选择。
美林投资时钟理论将“资产”“行业轮动”“债券收益率曲线”以及“经济周期四个阶段”联系起来,是目前相对比较实用的指导投资周期的工具。
按照美林投资时钟理论,繁荣阶段通常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经济会出现“过热”迹象,工资和通胀持续上升,产能压力刺激投资扩张,就业市场失业率较低,企业经营普遍状况良好。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大宗商品和股票收益都会较为可观。
在衰退阶段,经济增速逐渐放缓,投资相对减少,就业市场会逐渐出现裁员情况,商业信心出现波动。此时短期利率升高,国债收益率见顶。不过,债券价格会持续上涨,股市收益较差。
萧条阶段投资会大幅下滑,明显出现萧条迹象,企业也会大规模减产,甚至出现大量破产现象,与此同时,就业市场失业率大幅提高,严重影响居民家庭收入,经济面临危机压力。
此时,股市会持续下跌直至见底,房地产市场低迷,大宗商品交易也会见底。不过,债券表现相对较好。
复苏阶段经济开始重回增长,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还将持续,通胀率明显降速,住房呈现回升态势。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此时是重仓股市的好时机,受日益回升的市场需求拉动,大宗商品消费的表现也会逐渐好转。
所以人的一生都会遇到不同的经济周期,如果在经济复苏时期选择重仓买入,无论是大宗商品还是股票市场,那么耐心持有则会实现不错的收益。
同样,即使什么都不做,生活在经济繁荣时期,工资收益也会上升,并且失业率也会降低,企业利润会普遍增加,人们的“体感”也会更加舒适。
理论上能抓住一轮周期机遇,便会增加财富升级的可能性。不过遗憾的是,尽管研究周期的著作汗牛充栋,但没有任何一个能有效指导投资、有效辨别周期。
要识别经济周期,顺应周期进行投资,这是极其困难的事!
中信建投原首席经济学家周金涛先生是研究经济周期的著名专家,也是中国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研究的开拓者,在中国证券界被誉为“周期天王”。
来看他的预测成绩。2005年,周金涛发布报告《繁荣的起点》,预测2006年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繁荣元年,2006-2007年将出现大牛市。实践证明,2005-2007年间A股上证指数从998点,一路狂飙至6124点。
2006年,在A股牛市进入顶点时,周金涛先生发布报告《色即是空》(“色”指有色金属),用康波周期嵌套理论,解释当时出现的大宗商品牛市,同时发出商品价格见顶的预警。
2007年,康波衰退一次冲击理论预测即将出现次贷危机,果不其然,2008年金融海啸冲击全球。不过,在当年市场最悲观之际,周金涛又提出“走向成熟论”,认为康波周期冲击最剧烈的阶段已经过去,中国经济即将出现V型反转。后期市场走势得到验证。
2014年,康波衰退二次冲击理论,周金涛成功预测大宗商品暴跌,全球资产价格动荡加剧。到2016年,再次成功预测中国经济接近底部,第三库存周期展开,大宗商品即将出现年度反弹。
可以看到,自2015至2016年间,周金涛发布的多次预测皆完美验证,对于大级别周期运行脉络的把握可谓非常精准。
此前,周金涛预测第五轮康波周期的繁荣阶段,到2008年前后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而结束。随后,会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可能会有人疑问,根据周金涛的预测,当前处于什么阶段?是衰退、萧条,还是复苏时期?这几个阶段又将分别持续多少时间?
遗憾的是,后面几个阶段,周金涛先生还未来得及预测,2016年便因病与世长辞了。
综合众多经济学家的判断,再结合当前全球经济运行状况,可以基本判断的是,当前正处于第五轮康波周期的末尾,至于是衰退还是萧条时期,不得而知,恐怕只有“上帝”才会知晓了。
既然如此,那么在一轮周期的衰退或萧条时期,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是顺势而为还是逆流而上?有没有方法可循?
为了更加便于理解,笔者以股票投资为例展开,当投资者决定买入一只煤炭企业股票时,除了要研究这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政策、煤炭产业等因素外,投资者通常会重点考虑三个问题,分别是:以什么价格买、什么时间买、什么时间卖。
换句话说,投资者要清晰知晓目前所处的位置,要对周期阶段有清晰的认知,处于行业上升阶段或下跌时期的投资逻辑,会存在很大不同。
大致总结下,应对周期甚至希望从周期中获利,理论上至少有三个步骤,一是从企业和行业发展历程中,发现周期规律。
比如,在2008年煤炭价格达到顶点时,如果煤老板们意识到煤炭周期即将进入尾声,彼时选择主动淘汰落后产能,那么在接下来的整改中就会减少损失。
二是认识位置,知晓当前所处的方位,是处于上涨状态还是下跌行情,这能解决“什么时间买,什么时间卖”“减仓防守,或是逆势重仓”的问题。
三是做出决策,付诸行动。在认识周期、清楚“水位”后,投资者要坚定信心,相信判断、坚持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可能大多数人依然会产生疑问,看起来如此简单,这是否意味着,在看懂周期后,就能在上涨阶段重仓投资,在下跌行情中买空获利?
很遗憾,答案也是否定的。
比如,仍以A股为例,投资者要利用上市公司股价波动,进行高抛低吸,本质就是利用周期性获利。
但事实上,众所周知,从当前市场行情来看,普通投资者要想在A股“掘金”,实则难于登天,站在场外看是一座座“金山”,其实,乐观来看勉强才是“七亏二平一胜”!
这是因为,投资极其复杂,要利用周期的力量实现一笔好的投资,除了考量周期以外,还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趋势、杠杆、情绪、政策、资金、基本面等等,更何况,A股本身发展历史较短,一些制度性建设等尚需完善。
换句话说,只有投资者在周期、趋势、情绪等多方面,达到“同频共振”时,才有可能在股市获利。
值得一提的是,投资A股的长期主义者并不多,甚至很多都有“投机”倾向,都梦想着一夜暴富,这种投资难度可想而知。
当然,投资股市只是一个案例。
如果是买房呢?很多人奋斗一生的目标,就是在一、二线城市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楼房,梦想朴素而现实。
这个答案恐怕也和投资股市一样,买房人不仅要考虑地产业发展周期,更要认识趋势,甚至可以说,趋势比周期更重要,在房地产业下行趋势中买房,亏损会更大。
可以看到,周期的重要性已经远超专业的经济和投资领域,买房、买车、找工作、选择行业等等,都是同样的道理,这已经成为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重要概念。
其实,抛开经济、投资等专业词汇,人生也恰如市场,同样也有周期属性,市场有涨涨跌跌、人生有起起伏伏,市场是风险与收益并存,人生也有成功与不如意。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了解周期,就是要学会在漫长的人生长河中,向周期借力,顺势而为亦或逆流而上,无论成功或失败,从见世界到见市场,最后到见自己,都能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本文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quote/14142.html 歌乐夫 http://sicmodule.glev.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