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年11月10日(嘉庆十七年十月初七),与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的左宗棠,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阴县左家塅。1885年9月5日(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左宗棠在福州病故,享年七十四岁。
左宗棠字季高,号湘上农人,谥文襄,是中国近代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宗棠少时屡试不第,功名止于举人,在醴陵渌江书院主讲二年,转而遍读群书,留意水利、农业,钻研舆地、兵法。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一等轻车都尉,封二等恪靖侯。
左宗棠是清末湘军首领之一,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收复新疆维护中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其还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中国近代化的先驱者、近代中国国家主权完整的捍卫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者、传承者。
梁启超评论左宗棠是“五百年以来的第一伟人。”。左宗棠一生也确实一直在埋头耕耘,努力做实事,尤其是在晚清时期不断签订条约,割让领土时,左宗棠为捍卫祖国领土、主权完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整顿西北,平陕甘收复新疆
同治年间,因为民族政策问题,在陕甘地区发生了一场事变,被称为同治陕甘回变。同治回乱自1862年起直至1873年结束,持续10余年后才被清廷完全镇压。
叛乱在1862年开始,左宗棠在1867年接任陕甘总督前清军处于劣势。左宗棠首先派刘松山进攻陕北,1868年十二月,刘松山军击败以陕北为根据地的汉人武装董福祥军,董福祥遂率领部众逾十万人归降,刘松山择其精锐编成清军三营加强兵力。然后左军进攻陕西回军马正和、白彦虎等部,至1869年五月肃清陕西境内的回军。
陕西回军向甘肃北路回军马化龙部的根据地金积堡撤退。左军刘松山部等部队继续向金积堡进军,表面上归顺清廷的马化龙代陕回求和不成,又重新反叛。粮尽援绝的马化龙最终于1870年十一月向左宗棠投降,于1871年正月被处死。
1871年左宗棠进驻甘肃。1872年四月河州回军头目马占鳌投降,被左宗棠编入清军。1872年十月,清军收复西宁城。白彦虎与陕回残军逃到新疆投靠阿古柏,后来又逃至沙俄并最后死于俄国。1873年九月,甘肃西北部肃州回军首领马文禄在坚守肃州城两年后也接近粮尽,向左宗棠投降。左宗棠在同月处死马文禄,同治陕甘回变就此告终。
左宗棠在陕甘总督任上的素描像
在平定陕甘回乱外,他又力排众议,尤其是以李鸿章为首的反对,克服种种困难,率师一举收复新疆地区。(左宗棠收复新疆细节,可见前文《俄乌战争1周年,中俄《伊犁条约》142周年》)
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及新疆重归版图后,左宗棠力图“为新疆划久安长治之策”。在经济上,他着力于减轻赋税,修筑道路,兴修水利,推广蚕丝;在政治上提出“设行省,改郡县”,先后五次奏请在新疆建省以巩固国家统一。左宗棠力主新疆置省,这一举措进一步削弱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实现了新疆与全国其他各省行政制度的统一;它大大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于恢复和发展遭到破坏的经济、对于保卫祖国西北边防,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左宗棠两次率部西征,一路进军,一路修桥筑路,沿途种植榆杨柳树。不出几年工夫,从兰州到肃州,从河西到哈密,从吐鲁番到乌鲁木齐,凡湘军所到之处所植道柳,除戈壁外,皆连绵不断,枝拂云霄,这就是被后人所称的“左公柳”。
此外,左宗棠还最终促成了台湾建省,这主要是为了加强海防,此后经巡抚刘铭传的努力经营,台湾经济发展,成为全国的一个先进省份。
结交林则徐,鄙视曾国藩,结怨李鸿章,自比诸葛亮
①结交林则徐
1849年左宗棠离开安化,来长沙府开馆授学。1850年1月(阴历仍为道光二十九年),云贵总督林则徐因病回福建养病,林则徐的船从洞庭湖到湘江,农历十一月二十一日到长沙,林则徐派人去湘阴柳庄邀请左宗棠前来,胡林翼担任贵州安顺知府时,胡林翼给林则徐推荐左宗棠,“湘阴左君有异才,品学为湘中士类第一”,当时林则徐听说后写信请左宗棠担任云贵总督幕府,但由于左宗棠长兄遗子办婚事,同时还要上课,因此没有前行,“西望滇池,孤怀怅结”。
左宗棠接到林则徐手下的邀请后写了“湖南举人左宗棠”大红拜帖,匆匆赶到林则徐在湘江的船上,在过板时,一脚踩空,落入湘江,换完衣服,两人乘船在岳麓山下一个僻静的停泊处喝酒畅谈天下大事,一直到第二天清晨。左宗棠后来说,“伉谈今昔,江风吹浪,柁楼竟夕有声,与船窗人语互相应答,曙鼓欲严,始各别去”。
这次会见中,林则徐把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全部给了左宗棠,并说,“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以吾数年心血,献给足下,或许将来治疆用得着”。
雕塑《湘江夜话》
临别时,林则徐写了一副对联送给左宗棠,“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后来,林则徐还与人谈起这次会见,称赞左宗棠是“不凡之才”、“绝世奇才”,期许良厚。
②鄙视曾国藩,结怨李鸿章
依照惯例,未进入翰林院或内阁者,殁后谥号不得有“文”一字,一般汉人都要考中进士,方有机会入翰林或内阁,就算是翰林或内阁成员,死后也不一定能得谥号,就算得到谥号,也不一定能得到“文”字谥号,所以“文”字为士大夫必争的谥号。各种“文”字谥号之中,以“文正”为最高,其下还有“文忠”、“文恭”、“文成”、“文襄”等等。
左宗棠 (正中) 与清廷其他军政要员
1872年曾国藩卒,朝廷谥为“文正”,仅有举人功名的左宗棠以湖南话对同乡说:“曾公谥为‘文正’。我将来岂不是要被谥‘武邪’么?”不但表现其不满,也对自己无法得到“文”字谥号而自嘲。
李鸿章听到此语,曾讥讽道:“昔刘仲璟言燕王百年后,逃不过一个‘篡’字。吾以为左公百年后,逃过了一个‘文’字。”盛宣怀回答道:“佛家讲八苦,即: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大人与左公相遇,即名为“怨憎会”,还胜过左公个人的计偕“求不得”(暗讽其求不得进士)。左宗棠得知李、盛二人之语,却又无可奈何,竟然在1875年西征时,上表朝廷,表明自己欲回京师参加会试。当时摄政的两宫太后知道左宗棠的真正想法,于是光绪帝敕命:“左宗棠破格不须考试,直接赐进士,授翰林院检讨,暂督军务,免回燕京。”所以左宗棠殁后谥为“文襄”。
左宗棠当上军机大臣后,李鸿章私下都称他“破天荒相公”,此“相公”意为“军机大臣”,在消遣左宗棠只考取个举人,居然做了军机大臣,实在“破天荒”。
而在左宗棠一心为国,力主收复新疆的时候,发生日本侵台事件,所以清廷由此发生“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等人力主海防,以日本为主要假想敌,主张放弃塞防,“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湖南巡抚王文韶主张塞防。左宗棠则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指出,不收复新疆,陕甘清军便会被长期牵制,不仅不能裁减兵饷、助益海防。
油画《敕治两江》
居中者为左宗棠,左二为李鸿章
所以在国家大事上,左宗棠也和李鸿章发生龃龉,但在左宗棠逝世时,李鸿章又送来挽联:
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伐,惟先生知我;焜耀九重诏,文以治内,武以治外,为天下惜公。
③自比诸葛亮
左宗棠非常自负,年轻时自比为诸葛亮(孔明),常以“今亮”、“小亮”、“老亮”等自称,还在灯笼上题上“老亮”两个大字,后听闻林寿图以诸葛亮之“诸(猪)”(意指“多”,系当代太多人随意以诸葛亮自比)来讽刺他,之后便不再以孔明自喻了。
美式中餐第一菜:左宗棠鸡
著名菜式左宗棠鸡是彭长贵于1952年“海军总司令”梁序昭宴请美国时任海军上将阿瑟·威廉·雷德福时(另说70年代招待蒋经国时)发明,当客人问菜名时,彭因为自己是湖南人,希望菜名响亮又能与湖南有点关系,就随口回答“左宗棠鸡”。
20世纪70年代,彭长贵赴美开办“彭园”餐馆,因媒体报道一次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彭园”品尝“左宗棠鸡”之事,这道菜名气大震,逐渐成为美国人眼里中餐“第一菜”。
编辑|卧阑听鱼
本文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quote/14147.html 歌乐夫 http://sicmodule.glev.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