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米Su7万万没想到,在4月初会陷入这么一场流量海洋,却是负面的。
结果是惨痛的,3位花季少女葬身火海,甚至都没有全尸,想想那样的经过就非常可怕和绝望。
这是一场全网关注的严重车祸,从某媒体曝光后,媒体一个接一个报道,直到小米公司发声、雷军回应、小米公司回复疑问。
而遇难者现在唯一可以发声的就是依靠家属,坐在车辆副驾驶的遇难者男友表示,目前小米方面已经和他们联系上了,三家人聚在一起等一个结果。时间过去了好几天,但结果也没有那么快出来。他们相信政府,也相信小米。
2
网友评论:
“本是一场普通的高速车祸,燃油车车门遭受撞击也会卡死。燃油车油箱也可能着火,只是,碰到了流量最大的小米。
能不能相信雷总我不知道,但不听劝告盲目相信智能驾驶就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毫无疑问,依然相信雷总。
不成熟的技术一定有人会付出代价,这是常识,如果自己认识不到只能为自己的认知买单。
116时速两秒钟60多米的距离…得看一下事发地段彼时天气情况下…夜间施工警示设施人眼能见度有多少米了…如果人眼也是60米才能发现…那就是施工路段前方应该有的临时减速提示放置有问题…这个路段施工期间不应该按照120的限速运行…
自己生命靠相信他人,笑话,人性使然人也会塌房,虽然我欣赏雷总,同样的,生命应当建立在保险保额基础上,对机器的驾驭也不应当完全信任,尤其是联网的东西,还有,年轻人早点睡觉吧,多休息多注意身体,没事攒点钱买点重疾和意外险,以后智能驾驶车辆估计定人定证,你不是这款车驾驶员你有证也不让开,还有智能车对驾龄要有要求,并且集中培训才能提车,需要有一定门槛,还有这东西不同于手机,和生命相关标准版中高版本在核心安全的配置不能有差别!
生命安全永远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去年就有媒体报道电动车门锁断电锁死的问题,一直没部门重视。为什么有的飞机还在用586系统,新是好事,但是在安全面前新科技应该是低于保命的。
辅助驾驶功能仅仅也只是辅助,行车安全还是要驾驶员保持必要的专注力!!
行车数据从哪来的?车已经烧毁,而且车企也没有接触到事故车,那么数据从哪来的?是不是每辆车的数据都会从后台调出来?那还有隐私了么?
一定要把驾驶主动权拿在自己手里!
智驾,还是等等吧!
我觉得很奇怪,交通事故不是应该找交警,找保险公司吗??怎么找卖车的??那以后是不是谁开车,发生事故了,都不用找交警保险公司了,直接找车企,那大家是不是以后不用买保险了。
大家觉得车企有责任,是因为大家觉得电动汽车厂家,在宣传的时候,把智驾说得神乎其神的。
建议智能驾驶宣传改成辅助驾驶。
我在抖音上刷到博主“迹风”自己在2023年的一起车祸,与本次小米su7事故几乎一模一样。
迹风开的燃油车,也是夜里,也是智驾开启,以高速112公里撞到逆行道上的护栏上(角对角撞上的),直接把发动机都飞出去烧毁了。
同样的事,速度更快。本次事故时速116,撞得却是水泥墩子。破坏力不可同日而语。
同时,高速上既然修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道路养护都会有限速标识。
迹风视频里显示,限速60。我想铜陵高速也是一样的。但小米事件的车主却把车开到116。也就是说,实际上高速修路早有标识,但车主根本没当回事儿。造成了这一悲剧,自己失去了美好的生命,家人承受无尽的悲痛,企业遭受无端的指责。
任何司机,不要开车太疯狂!
静待警方调查结果,各方都有责任,不能一概而论。
客观讲:
1.起火爆燃,人没了,小米难辞其咎,这是最主要的。90%,以下都是次要的。
2.不带激光雷达车+夜晚+修路+智驾+分心,是对生命的儿戏!(激光雷达和一般雷达探测距离天壤之别)
3.开车是否熟练,操控是否有问题,后排有系安全带等,只能是大家的猜测,一切以实际能调查到的为准,家长说的几点我们都不能下定论。
4.电车碰撞自动解锁,应该是强制标准。
解锁也没用,当时哪97的时速撞水泥隔离带上大概率人当时就没了,就算没死也肯定晕了,要是白天周围有车可能有机会救援,晚上一点机会都没有,把智驾当自动驾驶,这孩子心太大了。
我站在中间说,当前阶段,在驾驶时松开方向盘,把自己的生命交给“智驾”,就是对自己生命最大的不负责;特别是高速公路上。
3
其实小米的宣传还是比较克制的,雷军还是比较真诚的,但是就像有人疑惑,车祸了为什么不找保险公司、交警,反而找汽车厂家呢?
如果车辆没有什么智能驾驶、没有AEB、车门也是正常的,那么或许可以避免很多争端。当消费者尤其车主期望过大、过分信任时,造成如此惨重的伤亡的确让人难以接受。
对此你怎么看?都静等一个结果吧!
本文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quote/20964.html 歌乐夫 http://sicmodule.glev.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