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草木出芽,万物向荣。作为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二字在先秦《逸周书·时训》中就已出现:“清明之日,桐始华。”
自古以来,人们在这一天追忆先人,寄托哀思,也在这一天出游踏青,捕捉春色。
可以说,清明,是一个既庄重又轻快的日子。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古人在这一天拥有各种游乐活动,在食物上也颇为讲究。今天,就来一探古时清明的吃喝玩乐吧。
食青团的习俗,最早源自寒食节
近几年,软糯翠色的青团已经和清明绑定在一起,成了节日限定的“网红”食物。
在我国的江南地区,清明前后有吃青团的习俗。然而追溯历史,会发现,青团最早并不是专为清明诞生的食物,而是寒食节。
寒食清明前后,正是春天草木发芽的时候,人们便因时取材,鼠曲草、艾草、泥胡菜、浆麦草等青绿色植物成了天然的染色剂。
草本植物中独有的清新与涩味,融入了青团之中,成为特殊的节令记忆。
后来,寒食节和清明节逐渐合二为一,青团不但是吃食,也成了清明祭祀的贡品。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也记录了青团的制作方法:“捣青草为汁,和粉做粉团,色如碧玉。”
虽然在袁枚笔下青团是“团状”,但各地都遵循着自己的制作方法。
有的地方要把青草汁细细过滤,做出表面油润光滑的青团;有的地方则偏爱保留青草的部分碎叶,揉进粉中,最终的口感保留了一种颗粒感;还有的地方,青团并不叫青团,改名清明饺,直接包成了饺子形状,内里馅料有笋干、香菇、咸肉等等,做成了咸口。
如今,青团的名气早已不局限在南方地区,清明果、清明饺、艾粿、艾叶粑粑等称呼也开始传遍大江南北。这种春日之味代代相传,直到今日。
古人踏青初体验:
郊游、摘花、野餐
春天去踏青去看花,是中国非常古老的风俗,清明前后的春游出行,更是历史上就有的传统习俗。
到了大自然中,看到那么多美丽的花朵,人们就不希望空着手回家,所以古人就有一种很自然的举动,踏青赏花时,摘花摘草带回到家里。
这个现象在《诗经》里就有表现。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诗经·郑风·溱洧》
宋代的清明前后,为了踏青,人人都要出城去找风景优美的地方,古人不仅仅是看花,而且要坐下来野餐。
《东京梦华录》中对此就有记载:
“都城人出郊……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抵暮而归……轿子即以杨柳杂花装簇顶上,四垂遮映。”
——《东京梦华录·清明节》
当时有身份的女性,都会坐着轿子出城去踏青,而在踏青的过程中,会摘很多杨柳枝、野花,用于装饰女性所坐的轿子的顶上和四周。
在国宝《清明上河图》里,也有描绘这种春日风俗的画面。
这队人马的前面,走着一顶轿子,轿子顶插满了树枝和花枝,男主人骑着马走在后面,两侧有仆人扛着担子,两边是野餐用的食盒。
《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叫《清明上河图》,这段画面就是一个证据,因为它很明确地表现了清明节古人踏青归来的具体场景。
花篮成为踏青中的主角
春日踏青摘花折柳的习惯,在北宋时也有了一些转变。
等到南宋时,游春的人们不再流行去折花折草,而是买现成的花篮带回家。
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在当时的首都临安(今杭州),小贩们会在西湖边兜售各种各样精巧的工艺品,满足游春人们的购买欲,其中有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花篮。
《武林旧事》把花篮归为“湖中土宜”,也就是西湖的土特产之一,花篮在游春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宋代的花篮因为特别精巧,广受喜爱,还成为了一种绘画题材。
宋代有专门的花篮图,不大的画面上仅画一只花篮,甚至有些画家就以画花篮见长。
花篮手工艺品的出现,逐渐形成了用购买花篮代替采花采草的风气。
用一只花篮留住诗意与浪漫
到了清代,花卉种植已经颇具规模,苏州是当时名副其实的花卉中心。
苏州花农已经不止于编花篮了,他们能用铜丝做出各种各样的造型,比如蟾蜍、龙凤、双飞的蝴蝶等等都不在话下,再用麻绳把鲜花绑在这些用铜丝做的小胎体上,形成了一种鲜花遍附的小工艺品。
“或有用粗细麻骨,以铜丝扎成三角蟾蜍、蝴蝶双飞、元宝、鞭、剑、匾额之类,置簪花于上,皆由花农臆造,无定格也。”
——《桐桥倚棹录》
再说回游春,苏州游春有两个大日子,一个是清明节,一个叫牡丹市(也就是赏牡丹)。
苏州人游春,会坐着游船去虎丘,一路上的山塘路十分热闹,七里山塘上,全是店铺全是做买卖的,古人开着船一路玩一路买东西,好不快活。
等到了黄昏时节,人们游玩累了,准备起航返程的时候,花农们就坐着小船到这些大游船前,兜售他们自己做的鲜花工艺品。这些花农家的卖花女儿们,把各种很美的鲜花装饰品,递到大船上,大船上的人把钱送下来,这叫卖花钱。
装了鱼缸的花篮吊在半空,人们一抬头就能看到花篮中间有鱼影在游动。
而装了玻璃油灯缸的灯花篮,到了夜晚,人们把灯点亮,点点灯光从散发着香气的花篮当中泄出,微风吹过,花篮缓缓地晃动。
古代的花农们把插花变成了很可爱的商品,而游人则把鲜花当做家中的美好摆设,把精致化成日常,这也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审美智慧。
参考资料:
[1] B站@孟晖说古时风雅
[2]《美人图》,孟晖 著,2021年4月,中信出版集团
《宋宴》
步诗入画,品尝千年佳肴
穿越时空,与古人同席举杯
原标题:《古人清明节都做什么?吃青团、踏青、插花篮……》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quote/20990.html 歌乐夫 http://sicmodule.glev.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