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挤”五一档——旅游市场复苏
今年五一档被网友称作“最挤”五一档,但是今年五一档的电影观影人次不及疫情期间的 2021 年同期水平,险胜于 2019 年五一档观影人次。旅游市场复苏,分流了部分电影观众。今年五一假期,消费者积蓄三年的旅游消费热情爆发,经文旅部数据中心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 2.74 亿人次,同比增长 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 119.09%。2023 年五一档观影人次为 3762 万,仅为旅游出行人次的 2.74 亿的 13.73%,我们可以推测人们的旅游需求大于观影需求,人员的强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影市场表现。2021 年同期 4426 万的高观影人次也受疫情影响,在疫情期间不适合远行,看电影、购物等室内活动成为人们假期主要消遣方式,人们的观影需求更高,2021 年的观影人次成为同期的历史第一。
2
排片机制
今年五一档新上映的影片中,仅一部《长沙夜生活》达到了豆瓣 7.6 分,其余影片均在 5.2-6.8 分之间。而《长沙夜生活》在五一档档期内的票房约为 1300 万元,在 4 月 28 日(上映首日)至 5 月 3 日单日排片率分别为 1.8%、2.4%、2%、1.8%、1.6%、1.7%。造成《长沙夜生活》口碑与票房倒挂有多方面原因。
首先在宣发方面,《长沙夜生活》的宣发力度不如头部影片大,在五一档影片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背景下,《长沙夜生活》未能优化宣发亮点,以至于未能在短时间内争夺观众有限的注意力资源,使得其优质的影片口碑有效扩散。其次,其卖点不够突出。
此外,便是排片机制的问题。当下的电影行业的资源逐步被大制作、大卡司阵容的影片吸走。大制作、大卡司的电影就是公司的“旗舰产品”,宣发、排片的资源更多的会向其倾斜,从而会压缩这些中小成本“中腰部影片”的商业发展空间。而像《长沙夜生活》这类口碑好的影片受到排片机制的影响,未能充分释放其价值。尽管单日排片率平均接近 2%,但在黄金时段的排片占比肯定是达不到这个数据的,黄金时段的排片会更侧重于票房高的影片,减少了消费者的可选项,进一步抑制这些口碑好的中腰部影片释放价值。而且从场均人次的角度也可以看出有效场次的排片数量有待提高。今年五一档观影场次历史最高,观影场均人次却是除 2020 和 2022 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年份外的最低水平,影院播放的场次足够多,但每场的观众却很少,说明资源未能有效配置,有效场次的排片数量有待提高,影院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待增强。
3
供给丰富,但缺少爆款电影
人们的观影意愿不仅受传统观点认为的内容因素驱动,还受社交属性驱动。双休日和节假日期间,和亲人、朋友结伴出行,社交属性强的观影活动是个不错的选择,在这两个因素的驱动下,档期效应越发明显。日常工作日的票房表现不温不火,每日票房收入维持在三四千万的水平。在档期效应的作用下,像五一档这种仅次于春节档和国庆档的重要档期自然是被“寄予厚望”,然而五一档新上映的电影缺少爆款,真正优质且具有市场号召力的影片较少,以至驱动观影意愿的内容因素作用较弱。虽然五一档新上映电影涉及题材多,内容供给丰富多样,而且《长空之王》的预售票房创下新纪录,但是五一期间新上映影片中获得豆瓣评分第一的只是日均排片占比不到 2%,票房占比不到 1%的《长沙夜生活》,而被看好的《长空之王》虽然在假期的第二、三两天实现“逆跌”,但在假期第三天单日票房被《人生路不熟》反超,而且五一期间票房收入第一的是后来居上的《人生路不熟》。此外,五一期间总票房排名第四的是此前已上映数日的《灌篮高手》,说明了五一档新上映的电影多而不精,以至于实际的票房收入不及预售票房的表现。
长空之王与人生路不熟单日票房折线图(单位:亿元,数据来源:猫眼专业版)
4
总结
结合场均观影人次、头部影片的单日排片率与单日票房收入、旅游出行人次等数据,我们认为五一档实际票房不及预售收入的原因有三点,分别是:旅游市场复苏,分流了部分电影观众;排片机制固化,有效场次的排片数量有待提高;优质且有市场号召力的电影少,缺少爆款电影。
数据来源:中国经营报,猫眼专业版
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你不想错过内容,记得点下“赞”和“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号列表里了~
本文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quote/21438.html 歌乐夫 http://sicmodule.glev.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