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指数虽然不是官方的统计数据,却是一种社会学层面自行衍生归纳出来的一种反映方式。看似非正统,但是却也颇具深意。
不管你有没有学过金融,都应该听过不少衡量经济状况的指数,比如CPI指数、PMI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但是“口红效应”、“裙摆指数”、“纸板箱指数”、“男士内裤指数”和“服务员美貌指数”你就未必听过了。其实经济学并非只是上层建筑,它也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便利店指数”
便利店开得多,证明经济状况越好
有研究发现,当消费者信心指数开始上扬的时候,全国便利店的数量也多了起来,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全家便利店。
便利店由于受场地大小限制,无法有超市那样的规模效应,即便是比较大的全家,货架上也只能摆放约1800个左右的商品。单价较低,单点销售额成了主要的盈利指标。因此除了选址以外,路人的购买欲望就成了最大的可变因子。
在经济低迷的阶段,便利店往往发展受到限制,人们更乐于因为贪图5%左右的折扣而选择大超市。更重要的是,便利店的主要盈利点:全家的便当、三 明治、罗森的寿司等等自制快消类食品往往被路人家里自制的便当取代。但便利店仍然需要24小时营业,支付昂贵的房租,生存状况就会很堪忧。经济回暖阶段, 则是便利店的春天。
“大卖场指数”和“百货商场指数”
沃尔玛营业额越少VS东方新天地营业额越多,证明经济越好
在全家、罗森、7-11等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同时,有另一批竞争者开始陷入困境,家乐福、易初莲花的营业额大不如前。沃尔玛在2014年裁 员,30多名总监、副总裁被辞退,这些无一不是大卖场性质的超市,走的是“天天平价”的路线,沃尔玛的经营口号更是“Save Money,Live Better”。据客户陈小初说“没钱的时候觉得大超市好,东西实惠,但是最近就觉得为了这么点东西,一瓶洗洁精,一条毛巾,就要排那么长时间的队,感觉 还不如就去附近的便利店买算了”。
陈小初的想法也代表了绝大多数大卖场的困境,一站式购物以及用户年龄偏老龄化的定位使得他们在具有商品选择多、供应商谈判权较大等优势的同时也 有了致命的两大弱点:购物时间成本高、人力成本大。在经济萧条的时候尚能够在电商和便利店的夹击下以低价求生存,在经济情况回暖的时候就只能自求多福。
相反的,高端百货商城却在2013年到2014年间普遍营业额增加。在北京,东方新天地、王府井、燕莎的停车位经常爆满;在上海,国金中心和久光百货等高端奢侈品聚集地也有了熙熙攘攘的顾客。
百货商场更加注重购物体验,一般价格走中高端路线,选址会在市中心等周边居民较有购买力的地段。百货商场的兴盛也就意味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价格不再是衡量商品的唯一标准,人们愿意花更多的钱在商品的附加值上面。
“经济型酒店指数”
分店越多,经济越差
如果在百度里搜索“某某之星营业额”,你会快速整理出一条企业发展的时间线:2008年—2010年是高速增长的两年,仅2010年三季度的营 业额就增长了42.41%;到了2012年,开始进入“营业额保持平稳”阶段,2013年开始到2014年,“创新”和“转型”成了某某之星的关键词。
经济型酒店和豪华酒店的经济对立关系并没有大卖场和百货商店来得明显,豪华酒店在同一时期的营业额并没有呈很明显的上涨态势。但是,入住率却通过团购等方式比以往高了不少。
经济酒店最大的好处在于性价比高,地理位置方便、价格便宜,但是在舒适性方面就会打折扣。
那么住店的主要人群都有哪些呢?除了开房的情侣和旅行者,其实大多数的入住者都是出公差的职员,他们大多有公务在身,所以才会有临时订房的需 求。企业需要运转,这一笔开销不能省,却可以在经济困难时期被压缩。性价比较高的经济型酒店在萧条时期反而容易有很高的入住率。但是当经济情况向好,企业 对公差的补贴就会增加,经济型酒店的竞争力就会大不如前。
生活现象和经济指数相连接在国外早已对这些奇怪的现象有了研究,例如如下
“口红指数”
口红销量越好,证明经济越差
本文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quote/8094.html 歌乐夫 http://sicmodule.glev.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