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方式
即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等的形态、特征做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根据描写角度的不同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根据描写所用笔墨的多少可分为白描(简笔)和细描(工笔)。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指对描写对象直接进行描写。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也称间接描写,指对描写对象不直接进行描写,而从其他人物的态度、议论、评价等方面达到间接表现事物的目的。如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整首诗句句写人,却处处从侧面表现夜雪之大。第一句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从侧面暗示雪大。第二句进一步从视觉角度侧面写夜雪。“窗户明”说明雪下得大。第三、四句又从听觉角度侧面表现雪势渐大,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今江西九江)时孤寂的心情
【考点对接教材】
01琵琶行(必修上)唐·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问题】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比喻 通感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非常形象生动。比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大小玉珠与玉盘相撞击,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珠”和“玉盘”,它的形和质都是圆润的,既写出了音乐的声,又写出了音乐的形,调动人的多种感觉器官的感觉。作者还把几种意象联系在一起,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例如:“莺语花底”,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作者善于联想,善用比喻,能让我们如闻其声,如入其境。诗中凭借形象的比喻,使读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越、或低回宛转的应接不暇的乐声,同时也体会出各种不同音色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2)巧用拟声词和叠词,使音节悦耳动听。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①正面描摹: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②侧面烘托: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02望海潮(选必下)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问题】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场景?并试着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
《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1)地理位置:杭州是东南的重镇。(2)历史传统:自古以来,杭州是繁华都市。(3)自然景观:有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4)市井面貌: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5)百姓生活:人们安居乐业,处处笙歌,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是常用的描写方式。以动衬静是一种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表达方式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
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用的就是典型的以动衬静的描写方式, “蝉噪”“鸟鸣”笼罩着若耶溪,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
【考点对接教材】
01邶风 · 静女(必修上)先秦·佚名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问题】全诗如何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①直接描写,“静女其妹”“静女其变”运用“赋”,直接表现女子的美丽,“爱而不见”通过动作行为表现了女子调皮、可爱,“贻我彤管”“自牧归荑”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追求大胆直率。②间接描写:通过男主人公“搔首踟蹰”侧面烘托其美丽、可爱的形象。
02归园田居(其一)(必修上)魏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问题】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田园风光。
①远近结合:“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近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远景,远近结合,境界开阔。②动静结合:“方宅”“草屋”等均为静景,“狗吠”“鸡鸣”为动静,以动衬静,更显宁静祥和。③白描手法:“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描写平淡质朴。
03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题】赏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联写法的高妙之处。
①这一联一静一动,一光一色。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②明月的清辉从松林间隙照射下来,林地上洒满了斑驳的光点;清冽的山泉,在山石间淙淙流泻,诗人以动写静,以有声写无声,巧妙地写出了山林的幽静。
【考点对接高考真题】
01(2021·浙江)
意难忘·山家 清·吴伟业
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
衰翁健饭堪夸。把瘿尊①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熳生涯。
【注】①瘿尊,即瘿樽 用瘿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
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
写景艺术:①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从村坞、山家到室内,步移景换。②意象丰密,色彩和谐。“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构成明净清幽之境。③以动写静,动静结合。如“苔径逐篱斜”。
叙事艺术:①对比衬托。如“蓑翁”与“健饭”。②铺陈写实。如“高话”以下,一一叙写山家生活。③以农家话语写自适情态。如“汲水自浇瓜”。
02(2020·天津)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原题】“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不同意。“数声”好。“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
同意。“一声”好。“一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
★细节描写
细节指细微的动作或细小的情节,这些动作或情节人们一般不在意,但对表现人物性格或抒发情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细节描写有很强的表现力,可以收到管中窥豹、一叶落而知秋的效果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这首诗借助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临发又开封”这一细节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考点对接教材】
01邶风 · 静女(必修上) 先秦·佚名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问题】本诗的细节描写备受称道,请选择两处简要分析其妙处。
①细节一“搔首踟蹰”,描绘出男青年抓耳挠腮、焦灼不安的情态,刻画了他憨厚朴实的性格,表现出他对姑娘的深挚情义和迷恋程度。②细节二“爱而不见”描绘出姑娘调皮逗乐的行为,突出她活泼聪慧的性格,表现出她的多情率真。③这两个细节不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且构成颇具戏剧性的情节,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点面结合
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面”指的是对背景做粗线条的勾勒,“点”指的是在背景上做精妙的描画。点面结合的形式多样,可以是虚面上的实点,可以是静面上的动点,也可以是动面上的静点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朱敦儒《好事近·渔父词》)
上片从面上对渔父的志趣和生活概貌做了总的交代,下片用洗练的笔墨摹写了一个恬淡自适的渔父形象。而在静态的画面上,又加上了孤鸿这个动点。全词点面结合,描写了词人超脱世俗、不受约束的闲适生活
【考点对接教材】
01蜀道难(选必下) 唐·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 一作:也若此)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问题】李白运用丰富和奇特的想像,充分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请结合选文的诗句,分析诗人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
“上有……攀援”四句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长叹”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这是点面结合。
★点染
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例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析】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例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析】其中第一句是“点”,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染”,渲染伤别之情。例3:李清照用“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声声慢》)【析】渲染伤心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自己“愁”的主旨。例4:“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析】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是染,后面“总是离人泪”是点。
区别:点面结合与点染
点面结合:汉语词汇,指的就是详写和略写的相结合。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
点面结合:“面”是对要描述的内容进行概括性总结(略写);“点”是从总体中抽出一个典型的代表进行详写。
点染:“点”一般用来点明主旨或情感;“染”为铺陈渲染,一般为景物描写,在写景抒情诗中常见。
【考点对接教材】
01望海潮(选必下)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问题】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本词用的就是点染手法。请举例加以说明。
①上阙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②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考点对接高考真题】
01(2018·浙江)
送王昌龄 宋·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原题】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曲直
曲与直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曲”是婉曲含蓄,“直”是直率明了。一般来说,诗人心情平静时,喜欢含蓄委婉,感情激动时,便直吐为快。在现实生活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常常是复杂变化的,因而在作品中总是兼用曲与直两种手法来表情达意,力求做到曲直互补,妙合其心。例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令人神往的仙境世界,明写了对仙境的向往,暗写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属于“曲”的手法;到诗的结尾处却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直”,一曲一直间将诗人率真可爱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例2:白居易《琵琶行》:虽然也曲直兼用,但没有了李白的率真,而是以曲为主;他写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直接表明的是对下层歌妓和劳苦百姓的同情,曲折表达的却是受挫后,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世态炎凉的强烈不满。说自己的遭际属于“直”吧,可他还是表达得那么“曲”,不讲原委,只诉同感。曲折与直率的运用,与诗人的心境有关,确实耐人寻味。★隐显
“隐”与“显”,也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隐显”与“曲直”非常相似,常常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说,因为曲就是隐,直就是显。诗人在表达深藏内心而不便明言的思想感情时,往往隐约其辞,采用隐讳曲折的方式;其他的一般都表达得较直接明白。例1:“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析】明明是想说自己考前心里没底,又充满成功的期待,盼望张籍的帮助,却又隐讳曲折地虚拟新妇的口气问新郎:“画眉深浅入时无?”可谓隐讳而妙极。例2: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析】在明显地抒发哀悼亡妻之情的同时,也隐约地抒发了“尘满面,鬓如霜”的政治失意之情,可说是隐得深沉。★移情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以我观物,使物皆着我之色彩。”移情是写作手法;拟人是修辞手法,也可以作为写作手法。其实,有时移情要借助拟人来实现。有时也会借助比喻、象征、联想等来实现。
例1:《扬州慢》: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析】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例2:“多情却以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二首(其二))【析】诗人没有说怎样惜别,却把这种感情转移到蜡烛身上,蜡烛无情,尚且替人垂泪,何况人乎?
★铺叙
刘熙的《释名》对铺陈解释得较为简明:“敷布其义谓之赋。”实际赋就是铺陈、铺叙,是一种直书其事、体物写志的表现手法。简单说,就是反复叙说,明明一句话可以说完,反而反复去说。
《木兰诗》较多的运用了铺陈手法,主要烘托了欢乐、喜庆的气氛,同时彰显了民歌的特色。同是乐府诗双璧之一的《孔雀东南飞》,也较好地运用了铺陈手法。“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这是从时间的角度,来写刘兰芝的勤劳吃苦和多才多艺。“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等诗句,则从形貌衣着来写刘兰芝的美丽优雅。这样的写作,如飞天一样美丽的刘兰芝就款款走向读者,给人以具体可感的形象。
铺陈不但可以叙事、写人,还可以用来抒情。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运用诗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描绘了诗人登上橘子洲头,“极目楚天舒”时仰观天宇、岳麓山,俯视澄澈的湘江时所见到的色彩绚丽、景物如画壮美江山图景,为下文抒发自己主宰中华沃土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提供了广阔的背景,烘托了气氛。
【考点对接教材】
01望海潮(选必下)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问题】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善于铺叙,是此词的特色之一。作品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特别是对钱塘潮和西湖的描写,非常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非常具体形象。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考点对接高考真题】
01(2021·浙江)
意难忘·山家 清·吴伟业
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
衰翁健饭堪夸。把瘿尊①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熳生涯。
【注】①瘿尊,即瘿樽 用瘿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
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
写景艺术:①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从村坞、山家到室内,步移景换。②意象丰密,色彩和谐。“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构成明净清幽之境。③以动写静,动静结合。如“苔径逐篱斜”。
叙事艺术:①对比衬托。如“蓑翁”与“健饭”。②铺陈写实。如“高话”以下,一一叙写山家生活。③以农家话语写自适情态。如“汲水自浇瓜”。
★观察角度变化
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看到的风景也会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体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一片深秋枫林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描写顺序:由远到近
【考点对接教材】
01归园田居(其一)(必修上)魏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问题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田园风光。
①远近结合:“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近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远景,远近结合,境界开阔。②动静结合:“方宅”“草屋”等均为静景,“狗吠”“鸡鸣”为动静,以动衬静,更显宁静祥和。③白描手法:“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描写平淡质朴。
【问题2】本诗在描绘农村环境和生活时运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①“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先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在方圆十几亩的宅基上,有八、九间简陋的茅舍,枝高叶密的榆树柳树,阴影遮住了房子的后檐;桃红李白的果树,排列在屋子的前边。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接着写远景,远处的村庄隐约可见,村落里缭绕着一缕缕轻柔的炊烟。深巷里传来了阵阵的狗叫声,树顶上公鸡正在啼鸣。③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淡雅,意蕴丰富,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衬托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的情绪。
02登高(必修上)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问题】首联用了什么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请作分析。
①这两句从秋风、高天写到江水、沙洲,俯仰结合,视野高远阔大;猿猴哀啸,飞鸟回旋,秋水清湛,沙洲灰白,动静相映,声色并茂,气韵生动。②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构成一幅苍茫寥廓的秋江山水图。写出了登高见闻,渲染烘托出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后文抒登高所感、写内心之愁做铺垫。
【考点对接高考真题】
01(2021·浙江)
意难忘·山家 清·吴伟业
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
衰翁健饭堪夸。把瘿尊①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熳生涯。
【注】①瘿尊,即瘿樽 用瘿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
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
写景艺术:①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从村坞、山家到室内,步移景换。②意象丰密,色彩和谐。“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构成明净清幽之境。③以动写静,动静结合。如“苔径逐篱斜”。
叙事艺术:①对比衬托。如“蓑翁”与“健饭”。②铺陈写实。如“高话”以下,一一叙写山家生活。③以农家话语写自适情态。如“汲水自浇瓜”。
★调用多种感官(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等)
描写要选取不同角度,以增强描写的立体感。描写大多采用视觉描写,但为了多方面地表现所写之物的特点,更加方便抒发感情,常常辅之以听觉描写、嗅觉描写、触觉描写、味觉描写等
“水面细风生, 菱歌慢慢声。客亭临小市, 灯火夜妆明。”(王建《江馆》)
诗人熟练地运用各种感官,描写了一幅清新的江馆夜市图。“水面细风生”是触觉描写,写的是清风徐来、水波微兴的景象。“菱歌慢慢声”是听觉描写,采莲小调婉转柔美,舒缓悠扬。“灯火夜妆明”是视觉描写,不远处有明亮的灯光,灯光下,有盛装女子婉丽的身影。这首旅宿诗,透露出诗人领略江边夜市风景时悠闲欣喜的感情
【考点对接教材】
01李凭箜篌引(选必中)唐·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问题】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请结合五六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①“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②“昆山玉碎”以声写声,写乐音之强,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又极其昂扬。“凤凰叫”以形写声,写乐音之弱,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表现乐声柔和深沉空灵哀婉。“芙蓉泣露”似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凄惨。“香兰笑”描绘出乐音的流丽爽朗。前一句情感由激昂转为忧伤,后一句由悲戚转为欢快。
02苏幕遮 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本文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quote/9741.html 歌乐夫 http://sicmodule.glev.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