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 范亚湘
【点赞】
他是新中国首个博士大使。他没上过中学、大学,却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硕士。在很多人的眼中,他的经历是一条令人羡慕的正弦曲线。透过我们对他的每一次特写,你总可以发现他对家乡诚挚的爱。和很多走出湖湘大地的名人一样,他的家乡观念和家乡情怀,就印在我们的纸面。
“呵呵,还是家乡的媒体记得我啊!”辗转联系上袁南生时,他表示,自从2014年11月离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后,已经远离了公众视线,“以前,因为外事活动经常在媒体上露脸,现在主要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基本上已经被媒体遗忘了”。
“还是家乡的媒体记得我”
“《长沙晚报》60岁了!是啊,我都62岁了,时间过得真快啊!”作为一名资深外交官,袁南生的言谈举止总是那样张弛有度,温文尔雅。他愉快地回忆说,上个世纪90年代,他在长沙工作,那时没什么报刊杂志看,看得最多的就是《长沙晚报》,几乎每天都是《长沙晚报》不离手,“还曾经萌发过给《长沙晚报》投稿的想法,可能是水平有限,文章写了好几篇,却没敢投出去”。
“真正跟《长沙晚报》打交道是在2008年初。我从驻津巴布韦大使任上回家省亲。那段时间,长沙正遭遇一场罕见的冰灾,雪花纷纷扬扬,你们的两位记者赶到我住的酒店时,嘴里还呵着白气……”
袁南生的履历上曾经有过许多“第一”:湖南省首批通过自学考试获得大学英语专业文凭者;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个小学没读完而通过自学考上研究生者;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博士总领事、教授总领事和博士大使。他身上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而正是这一次接触,《长沙晚报》在时年的2月22日,以《新中国首个博士大使袁南生》为题,第一个揭开了他的神秘面纱。长沙晚报也是袁南生惟一接受过专访的媒体。现在,互联网上有关他的“身世”,无不是以这篇报道为准。“《长沙晚报》的影响大啊,前两年我在美国旧金山时,还有人提到过那篇报道!”
“总想把家乡推广出去”
袁南生是个“怪才”。1967年,他小学没毕业就到益阳市医药公司当了学徒工,21岁时成了该公司的领导。1980年,他辞去职务,走上讲台,破格成为湖南省工艺美术职工大学的专职英语、公共政治课教师。1986年,他成为湖南省首批通过自学考试获得大学英语专业文凭的人。
他没上过中学、大学,1987年却以全系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现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是年,《北京大学报》以整版篇幅对他作了报道,称他是“北大历史上第一个小学没有毕业,完全通过自学考上研究生的人”,并评价:“在同龄人的眼中,他的经历是一条令人羡慕的正弦曲线。”
2000年,中组部、外交部借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做法,通过组织推荐、资格审查、综合考试、面试、考察和审定等6个环节,经过层层筛选,从全国71人中选调12人为我国第一批公选的高级外交官。
“每个人都有家乡观念,我在湖南出生,在湖南成人,和《长沙晚报》一样关注湖湘,我驻外任职时,总是忘不了家乡,也总是想把家乡推广出去。”在津巴布韦任职三年,他就一直谋求如何进一步扩大湖南与津巴布韦的经济文化合作。“自中国与津巴布韦建交以来,中国援助的医疗队一直由湖南派出,津巴布韦的中餐业由湘菜主导,该国自行车进口与销售的80%由湖南人经营……这次回来,我就想把湘绣推广到津巴布韦去。地球村的时代,距离不是问题,湖南离津巴布韦并不远啊!”
袁南生从津巴布韦卸任后改任驻南美国家苏里南大使,“一到苏里南,我就邀请湖南商人去考察,到我离任时,湖南人在那里的生意开始红火起来了。我就觉得湖南人厉害,走到哪里都能很快地打开局面。”
“我的文章以后就给你们发表”
身为外交人,袁南生和记者谈得最多的还是外交。
近几年,一些学者和民众认为中国外交政策过软、不如过去那样强硬。针对这种认识,袁南生不无担忧地说,是否强硬不等于是否正确,过去的外交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么一味强硬,有强硬的时候,也有妥协的时候,那时媒体不发达,很多让步的事大家不知道。
当代中国外交是在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时期。我们敢于就许多国际问题发表意见,敢于说公道话,敢于伸张正义。“外交是有争有让的艺术,在关系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坚决不让,但在其他问题上应该灵活处理。过去某些强硬的做法是当时时代的产物,现在时过境迁,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理性的强硬。”
这些年,中国发展了,国人越来越自豪,这很自然。但一些人的心态开始浮躁起来,在对外态度上开始骄傲起来。网络论坛中的外交报复论调、国际赛场上国人的愤激情绪逐渐蔓延。“弥漫在部分国人特别是某些官员之中的虚骄之气,令人担忧,连一些学者,也大谈特谈‘中国的世纪’来刺激暴发户心态,诱使国人奔向民族主义狂热的火坑。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居盛思衰,坚持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以谦虚的态度加强对外交往。”
袁南生不是专业学者,却完成了多部学术专著,他的专著《斯大林、毛泽东和蒋介石》被国际上有关学者列为中国研究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两本优秀代表作之一。他的《感受印度》出版后,被多家媒体称为最受欢迎的著作。他不是外语专业毕业生,却出版了英语词典、编写了英语专著,翻译出版了多部著作。他不是专业作家,却出版了长篇小说,写作了大量诗词,特别是古体诗词。
虽然长期身处国外,袁南生却对国内了如指掌,经常利用业余时间,针对国内发生的一些事情在网络上发声,并撰写了大量的国际时评和随笔。“我不知道这些文章能不能够在《长沙晚报》上发表,如果可以,我的文章以后就交给你们发表。说来说去,我还是对家乡的媒体有感情啊!外交是一门讲感情的艺术,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过程中,也可以使用这个艺术的。”
【对话袁南生】
长沙晚报:作为外交官,您常年累月地生活在他乡,还习惯吗?如何解决思乡这个问题?
袁南生:应该说还算习惯。大使官不大,但待遇还是挺好,配有一个厨师,还有工勤帮大使理发、烫衣服、做清洁等。我曾特意请了长沙的厨师到使馆工作,这样就可以吃到湘菜,也可以向所在国的高官政要推广湘菜。
一个人在外,你说不思乡那是假的。如何解决思乡?我驻外的时候,会经常上网看《长沙晚报》电子版,这样就把我和家乡联在一起了,也可以解决思乡之苦。
长沙晚报:国内近几年纸媒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您在美国的时候,是否也能感受到他们国家的纸媒所受到的冲击?可以谈谈您在这方面的见解吗?
袁南生:我刚到旧金山的时候,有五、六家当地中文报纸会定期送到我们领事馆来,但到我离开时,就只有两家了。单从这一事件,我就感受到了美国传统纸媒生存的压力。不仅仅是中文报纸,即使当地影响最大的老牌大报《旧金山纪事报》,也只能通过大幅裁员、削减开支和提高报纸定价来维持财务状况。
我不是媒体人,对办报思考得不多。我想,即便新媒体发达,但传统媒体还是应该要有自己的坚守才行。如果一家报纸能够长期给读者提供独家新闻,那这家报纸的生存肯定不是问题,甚至还可能会生存得很好。
长沙晚报:湘籍外交官在我国外交界很有名气,您如何评价湖南人在中国外交舞台上的地位?
袁南生:可以说,湖南人在中国外交舞台上是很牛的,没有湖南人就没有中国的近现代外交事业。中国外交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外交家群体的崛起和外交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湖南人。
湖南出了中国第一个外交思想家魏源、中国第一个驻外大使郭嵩焘、中国第一任驻联合国大使蒋廷黻。此外,与沙俄签订《伊犁条约》收回伊犁的曾纪泽、二战期间因拯救数千犹太人而被称为“中国辛德勒”的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都是湖南人,都名垂中国外交史。新中国成立后的11位将军大使中,来自湖南的就有4位,可以说,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为湖南外交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袁南生:对家乡的媒体更是厚爱一分】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icmodule.glev.cn/news/12098.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歌乐夫资讯移动站 http://sicmodule.glev.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