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岁出生于贫寒的耕读之家,但是从小就很聪明,读书也很用功。只可惜聪明好学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榜上有名,毕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走科举考试—八股文这条路。
而左宗棠便是一个例子!
六年参加三次会试全都落榜,之后左宗棠便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而是打算长期隐居,一心做一农夫。
不过“心忧天下”的性格决定了左宗棠不可能一生只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尤其是他入仕前遇到的三位伯乐,全都是晚清时期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便决定了左宗棠更加不可能安安稳稳做一农夫,
左宗棠的三位伯乐都是谁呢?
这些达官贵人又怎么会看中贫寒出身的左宗棠呢?
贺氏兄弟
道光六年左宗棠参加湘阴县试位列第一,次年的长沙府试位列第二,正当左宗棠打算奋发读书继续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家里出现了变故,让左宗棠不得不暂时停止自己的计划。
年迈的祖父母相继去世
长兄病逝
母亲伤心过度也追随而去
而父亲在接连打击后也一病不起很快便病逝了
父亲病逝的时候除了10亩薄田还有数百两的外债,其他的什么都没留下
此时左宗棠的三个姐姐已经全部嫁人,只剩下二哥左宗植与自己相依为命。但是二哥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
常年在外奔波;此时的左宗棠虽然只有十几岁也不得不独当一面。
生活的变故并没有压倒左宗棠,反而让他养成了坚毅的性格,在外人面前他从说一个“穷”字,而是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做学问上。
而且此时的左宗棠研究的不是八股文,而是“经世致用”之学。道光九年,左宗棠在书铺买了一套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没过多久又读了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以及齐召南所写的《水道提纲》。
这几本书全部都是涉及经济、军事、水利以及历史等各方面的名著,左宗棠非常仔细的研究,并且做好笔记。这些书不仅开阔了他的眼界,对于日后他领兵打仗、治理朝政也起到了非常重用的作用。
正因为左宗棠一心研究这些“经世致用”的学问,所以忽略了八股文,所以在之后的会试中接连三次都失败了。
不过左宗棠还是坚持走自己的路,道光十年十月,江苏布政使贺长龄因为母亲去世而回长沙丁忧。
贺长龄是晚清时期朝堂上为数不多的一位实干家、经世致用的学者,跟江苏巡抚陶澎一起分析时弊、力行改革,是一位非常有名望的官员。
左宗棠早就听说过贺长龄,心中很是钦佩,便打算前去拜访。
虽然此时的左宗棠连秀才都不是,但贺长龄并没有趾高气昂,而是与左宗棠谈古论今。见左宗棠气质不凡、志向远大,反而对左宗棠的印象非常好,以礼相待。
见左宗棠如此好学,便主动将自己家里的藏书拿出来供左宗棠借阅。只要是左宗棠上门,贺长龄便亲自踩着云梯去取书,丝毫不觉得叨扰。而且每次在左宗棠还书的时候,都会问左宗棠看书的心得体会。
见左宗棠可堪大用,便劝说左宗棠:现在国家正是用人之计,希望你能志求远大。
道光十一年,左宗棠进入长沙城南学院。这所学院的历史悠久、声誉非常不错,开始于南宋时期,大学者朱熹就曾在这讲学。此时长沙城南学院的主持者正是贺长龄的弟弟贺熙龄。
贺熙龄原先是湖北学政,跟自己的哥哥一样都是经世致用之人。
在这里,左宗棠不仅学到了经世致用之学,还结识了不少好友,比如后来的湘军名将罗泽南。
不管是贺长龄还是贺熙龄都非常喜欢左宗棠,这对于当时还是孑然一身的青年学子来说是非常感动的,以至于一辈子都没有忘记贺氏兄弟对自己的栽培与恩情;而贺氏兄弟也始终没有忘记他们的这位得意弟子。
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们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道光十二年,贺长龄丁忧期满,回江苏继续任江苏布政使;道光十八年,升职贵州巡抚。任贵州巡抚以后,贺长龄多次给左宗棠写信,希望左宗棠能够前往贵州跟着自己做事。
只是此时的左宗棠已经做了两江总督陶澎之子陶桄的老师,便没有答应。
只是贺长龄还是对才气纵横的左宗棠很难割舍,还专门为左宗棠作了一首诗,对左宗棠的评价非常高:
“六朝花月毫端扫,万里江山眼底横开口能谈天下事,读书深抱古人情。”
道光十九年,贺长龄因为身体的缘故不得不请假回长沙休养;
道光二十六年,贺长龄病逝。
在贺长龄病逝之前,听说左宗棠的长子孝威出生,很是高兴,便给自己的女儿与左宗棠的长子订了娃娃亲。
就这样,原先的师徒成了亲家,也算是一段佳话了。
两江总督陶澎
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左宗棠是因为正在给两江总督陶澎的儿子陶桄做老师,所以没有前往贵州到贺长龄那里去做事。
贺长龄与陶澎本就相识,而且二人志同道合,难不成左宗棠是因为贺长龄认识的陶澎的吗?
其实并非如此!
二人的相识是因为一副楹联,不过在此之前陶澎便已经从贺长龄那里听说过左宗棠,只是一直并没有见过面:
道光十七年,两江总督陶澎阅兵后回江西,顺道回湖南安化扫墓,途中会经过醴陵。陶澎在当时是赫赫有名的封疆大吏,历经嘉庆、道光两朝,已经在两江总督的位置上十几年的时间。
陶澎在林则徐、贺长龄、魏源等人的帮助下,整顿漕运、兴修水利,改革盐政,政绩非常突出,是一位为国为民的好官。陶澎虽出身贫寒,但却是倡导经世致用之学的代表人物,跟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一样关注民间疾苦,力主禁烟,坚决抵制外来侵略。
这样一位封疆大吏途径醴陵,醴陵自然会盛情款待,为陶澎准备下榻的馆舍,馆舍的楹联便是专门请的渌江书院的左宗棠书写的。
左宗棠跟陶澎是一样性情的人,而且早就对陶澎有所耳闻,心中亦是钦佩不已,所以便写下了这样的楹联:
“春殿语从容,世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这幅楹联不仅表达了对陶澎的欢迎,而将陶澎一生的得意事给说了出来。陶澎在一年多以前,道光帝先后14次召见,并且亲自为陶澎幼年时期读书的印心石屋题了一块匾额。这件事情传遍了整个朝堂,大家都是羡慕不已
当陶澎看到这副楹联的时候,便很赏识,得知写楹联的是左宗棠,便赶紧约来见一面。为此还特地在醴陵多待了一天,与左宗棠一起周游醴陵,二人相处得很是融洽,成为忘年交。
道光十八年,左宗棠第三次前往京城参加会试,再次落榜。在回家的路上左宗棠特地去拜访了在南京任职的陶澎,陶澎并没有因为左宗棠接连三次落榜而看不起左宗棠,而是以礼相待,非常地热情,将左宗棠留在自己的总督府住了十几天的时间。
有一天,陶澎还主动提出要为自己的唯一的儿子陶桄(五岁)跟左宗棠的长女孝榆订娃娃亲。
这时的陶澎已经60岁,而左宗棠只有27岁,二人相差33岁。
更何况左宗棠只是一个落榜的举人,而陶澎是两江总督,实在是不敢高攀,便以门不当户不对给拒绝了。
听到左宗棠拒绝的理由,陶澎一下子便笑了,还是坚持要定亲。左宗棠便又以年庚不和拒绝,陶澎只好作罢。
几年后,陶澎去世,陶夫人又提及此事,再加上老师兼亲家的贺长龄的劝说,左宗棠终于答应将这门亲事给定了下来。
陶澎作为一代名称,能屈尊向一位落榜的穷举人为自己的儿子求婚事,这说明陶澎是真心佩服左宗棠的学识,也对左宗棠有信心,将来必定能出人头地。
自左宗棠结识了陶澎,之后便声名大震,这为他日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通过陶澎的关系,左宗棠结识了民族英雄林则徐,陶澎跟林则徐都是汉官,而且都是一言九鼎的人,二人的交情非常深厚。
道光二十几年冬天,林则徐因为身体的缘故从云南回福建养病,经过长沙的时候,便派人去“柳庄”请左宗棠来见自己一面。
左宗棠到后,林则徐让身边人都退下,只留下两个儿子,一起见左宗棠。林则徐与左宗棠谈古论今,包罗万象,各说各的看法。对于治理朝政,尤其是西北的军务,二人的观点是完全一致。二人越聊越投机,一直聊到了第二天的早上。
在二人告别的时候,林则徐特地将自己在新疆时整理出来的新疆地理观察数据、战时计划以及俄国边境的情况等宝贵的资料都给了左宗棠,对左宗棠说:
我老了,虽然想要抵御俄国,但是不会再有建功立业那一天了。这几年我一直早找寻一个真正能够托付的人才,东南面的洋人需要人来抵御,而平定新疆除了你再无人能做到;我将我这么多年的心血都交给你,希望你日后在治理新疆上能用的到。
多年后,左宗棠果然没有辜负林则徐对他的托付,收复了南疆、北疆以及伊犁,并且奏请朝廷设立了新疆省。
在跟林则徐的交往后,左宗棠受益良多:
一方面是左宗棠的声望更加显赫
另一方面则是左宗棠结识了林则徐麾下的“三位奇人异士”,这位左宗棠日后的仕途影响非常大。
这三位是谁呢?
第一位是黄冕,黄冕曾在伊犁帮助林则徐一起兴修水利。后来林则徐前往甘肃平定叛乱,黄冕则跟随一起协助林则徐造炮,黄冕在造炮方面算的上是一位专家。后来太平天国起义期间,左宗棠作为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幕僚,协助骆秉章剿灭太平军,曾跟黄冕一起研究造炮。而且,黄冕的三个儿子都是左宗棠的弟子。
第二位便是我们前文中提到的魏源,魏源是林则徐的幕僚,曾经帮助贺长龄一起编纂《皇朝经世文编》,魏源还编写了《海国图志》的巨著。晚清时期“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便是魏源提出来的,晚清时期的朝廷重臣的思想跟政策也大都是受魏源的影响。魏源十分熟悉西北,主张在新疆建省。魏源与左宗棠的交情颇深,也正是受魏源的影响,做总督创建福建船政局,并且在收复新疆以后,坚持在新疆建省。
第三位便是王柏心,他对历朝历代的兴亡原因研究的很透彻,并且周游陕甘各个郡县,对蒙古、回族、藏族的习俗都非常了解,他是一个志向远大的人。正是在王柏心的影响下,左宗棠决心西征。
胡林翼
在左宗棠第一次前往京城参加会试的时候,曾前往清朝“中兴”名臣胡达源家中拜访,左家与胡家本就是世交,胡达源跟左宗棠的父亲左观澜都曾在长沙岳麓书院一起读书,算是同窗好友。而胡达源的儿子胡林翼则是跟左宗棠一年生的,而且二人也算是同学,都曾在贺熙龄的门下求学,所以感情还是不错的。
二人在第一次见面时便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
胡林翼从小就异常的聪明,在年仅8岁时便被陶澎看中,给自己的女儿与胡林翼定下了婚事。在少年时期,胡林翼跟经常跟随准岳父陶澎一起住在连江总督府衙门,受陶澎与林则徐的影响,胡林翼也有匡时济世的志向。
后来陶澎又跟左宗棠成为儿女亲家,左宗棠与胡林翼的关系便更加亲密。在胡林翼的推荐下,左宗棠声名远扬。
虽然是通过陶澎的关系,左宗棠结识了林则徐,但实际上是胡林翼将左宗棠第一次引荐给林则徐的。
不仅如此,胡林翼还将左宗棠推荐给新任湖南巡抚张亮基,面对太平军的势如破竹,张亮基正需要人才,便亲自带着厚礼前去邀请左宗棠。只是左宗棠还不愿意出来,想要静观其变一段再说,但是胡林翼再次给左宗棠写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说动了左宗棠。
没过多久,胡林翼也率兵回到家乡,被破格提拔为湖北巡抚。就这样胡林翼在武昌,左宗棠在长沙,胡林翼在阵前,而左宗棠在幕后,利用数年的时间,稳定了洞庭湖流域的局势。
后来,声名显赫的左宗棠陷入樊燮构陷一案,樊燮等人因为妒忌左宗棠而不断地打击,左宗棠不得不结束自己的幕府生活,是胡林翼想方设法营救左宗棠,后来再加上曾国藩的帮忙,左宗棠才终于“因祸得福”,一步一步成为驰骋疆场的大将。
结语
不管是贺氏兄弟、陶澎还是胡林翼,包括林则徐都是晚清时期为数不多的经世致用的大才,跟这些人交往,在这些人的帮助下,左宗棠想要实现自己的报复简直是事半功倍。
可见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跟什么样的人交往。
千里马想要跑得快,也需要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