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鉴
唐鉴,湖南善化人,是当时著名的理学家。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唐鉴进京做太常寺卿。曾国藩非常崇拜他,拜他为师,向他问学。
唐鉴让曾国藩每天都诵读宋代大儒朱熹的书,并要求他将学问与修养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的最终目标。
追随唐鉴期间,曾氏有一个很大的收获,那就是得到了唐鉴传授的关于“静”的学问。
曾国藩在日记中记载了唐鉴对这门学问的传授:“唐先生言,最是静字功夫要紧。程夫子(程颢、程颐)是三代后圣人,亦是静字功夫足。王文成(王阳明)亦是静字有功夫,所以他能不动心。”
曾国藩记日记以督促自己修身的方法也是唐鉴传授给他的。唐鉴告诉曾国藩,修身改过,就是一个“静”字,“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如果静不下来,什么道理都是空的,大多数人的问题就是浮躁,能静下来才有改过的可能。
静字功夫的修炼,让曾国藩终身受益。尤其是在后来天下大乱的时候,与太平军的战争中,戎马倥偬,屡败屡战,靠静字功夫他得益甚多。静使他有定见、定识、定力,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曾国藩将唐鉴视为黄石老人,而唐鉴也以张良期待曾国藩,曾经送给曾国藩一张亲笔楷书条幅:“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可以说唐鉴给青年时期的曾国藩奠定了人生规模,“静中细思,古今亿百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当思一博”。
曾国藩由唐鉴的教导,习静修身,改掉了浮躁的毛病,并终生躬省自身,严于律己,从而最终成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一代圣贤。
欧阳兆熊
欧阳兆熊,湖南湘潭人,是曾国藩的岳父欧阳沧溟的同族,和曾国藩的两个小舅子从小就是好朋友,也因此在年轻时就结识曾国藩。
欧阳兆熊在1837年乡试中举,而进京会试一直不成功,就不再应科举考试,以医术浪游江湖,三教九流,无所不交,以儒医加狂生而闻名。
他对曾国藩有救命之恩。道光二十年(1840年),曾国藩身患重病,差一点没命,幸好被正巧在京城的欧阳兆熊医治而康复。
以后曾国藩的官位和名气越来越大,但他一直对欧阳兆熊尊敬有加,一直保持书信来往。欧阳兆熊不因曾国藩的地位发生变化而对其逢迎巴结,仍然像最初结交时那般对待曾国藩。
曾国藩组建湘军后,欧阳兆熊曾经在他的帐下做过一段时期的幕僚,二人以朋友相处,欧阳兆熊没有接受曾国藩的推荐而做官,以布衣身份度过了一生。
1857年,曾国藩在江西陷入孤立无援几至不保的处境,以致于得了严重的神经官能症,身心憔悴,几近崩溃,这是他人生的一个困难时期。
就在这时,他的父亲病逝,曾国藩借机离开军营,回到家乡。守父丧期间,他反省自己出山五年来的处处碰壁,心里充满着委屈,心情郁结不解,病情一点也没有减轻。
欧阳兆熊听说了曾国藩的情况,又一次出手相救,他推荐委托名医曹镜初为曾国藩治病。曹镜初告诉曾国藩,“黄老之学可以医治心病”。
曾国藩通过重读《道德经》《庄子》等道家著作,不但治好了心病,还大彻大悟,明白了“宁静谦退,柔弱为用”的处事哲学,从而在重新出山后做事变得圆融老辣。
胡林翼
胡林翼,湖南益阳人,湘军重要首领,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对于胡林翼,可能很多人不了解,其实毛泽东字“润之(芝)”,这毛泽东的字“润芝”就来自于胡林翼的号(胡林翼字贶生,号润芝),并且胡林翼也是毛泽东仰慕的人之一。
毛泽东1945年重庆谈判时,曾经对作家张恨水说:“我以前常用的‘润芝’一名,便是在湖南一师时,杨怀中先生为我取的。……杨先生便给了我一部《胡文忠公全集》要我读。我反复阅读后,仰慕清朝的湘抚胡林冀,觉得胡林冀确实值得学习,胡字‘润芝’,我就改为‘学润’。杨先生对我说:‘司马长卿崇拜蔺相如改名相如。你既然尊敬胡润芝,就干脆改成润芝吧。’以后,师长和好友们多叫我‘润芝’。”
在湘军事业中,胡林翼起步和有成绩比曾国藩要早,很有军事才能,与太平军作战中,多次打败石达开和陈玉成,最大的胜利莫如收复武昌。后来的安庆之战也是因为采纳他的策略而取得成功的。
胡林翼与曾国藩的关系十分融洽,不仅与他随时协商军事部署,源源不断地提供饷银,还为曾国藩的复出,为其谋求地方实职一再上奏朝廷。
1857年,曾国藩被剥夺了兵权,困守湖南老家。如果不是胡林翼极力向朝廷争取重新起用曾国藩,也许曾国藩就要在湖南那个偏僻的乡村里慢慢度过自己的余生。
曾国藩本人也承认:“咸丰八年重新出山后,朝廷忽而让我进兵四川,忽而让我援助福建,自己丝毫不能做主。到了咸丰九年,因为得到湖北巡抚胡林翼的支持,彼此亲如一家,始得稍自展布以有今日,诚令人念之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