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一句洗脑广告语,让东鹏特饮在国内迅速崛起,成为国内功能饮料市场仅次于红牛的存在。近日,东鹏饮料又在业绩上迎来了突破,成功跨入百亿俱乐部!
1.东鹏特饮一年卖了超百亿
对于去年业绩创新高的原因,东鹏饮料表示,“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在产品结构、客户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全国市场的积极开拓。”从财报来看,东鹏饮料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东鹏特饮功不可没。去年,东鹏特饮收入为103.36亿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为91.77%,同比增长26.48%。同时其他饮料的收入也在增长,2023年,东鹏饮料其他饮料收入为9.14亿元,同比增长186.65%。另外,全国化战略也是东鹏饮料去年营收增长的原因之一。公众号“东鹏饮料集团”发布的消息显示,此前,广东市场是东鹏饮料的大本营,近些年,东鹏饮料正在走向全国。目前,东鹏饮料已经在广东、安徽、湖南、天津等地建设了生产基地,其中位于天津的生产基地是东鹏饮料在北方建设的第一个生产基地,承担着辐射北方的重任。
2.东鹏特饮,是支柱也是阻碍?
苦恼于“大单品依赖症”的东鹏饮料,也面临着股东和高管的减持套现。去年,东鹏饮料屡次发生高管、股东减持事件,其中包括董事长林木勤投资的公司。今年东鹏饮料的第二大股东君正投资也减持了1200.03万股。同时,去年,东鹏饮料原董事、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刘丽华在多次减持后宣布辞职。股东减持加高管辞职,引发了市场对于东鹏饮料的担忧。
3.“两超多强”,企业盯上功能饮料?
《2023-2028年中国功能饮料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对功能饮料的需求在逐渐增长,同时,从销售量来看,国内功能饮料的人均消费分别为美国的9.9%、日本的22.4%、英国的26.9%,由此可见,国内功能饮料市场拥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因此除了中国红牛和东鹏特饮,脉动、乐虎、体质能量,甚至娃哈哈等企业,也想要在功能饮料市场中分一杯羹。
随着功能饮料市场逐渐扩大以及竞争越来越激烈,东鹏饮料正在向多品类综合饮料集团转型,虽然已初见成效,但高度依赖东鹏特饮的东鹏饮料,能否在三年内发展出第二增长曲线,还有待观察。你更喜欢红牛还是东鹏特饮?